[实用新型]智能防盗报警纱窗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7276.7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3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俊春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9/54;G08B1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1000 辽宁省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防盗 报警 纱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纱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智能防盗报警功能的铝合金、塑钢纱窗。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城乡家庭或企事业单位所使用的防蚊蝇纱窗都不具有防盗报警功能,这也是目前家庭和企事业单位防盗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盗窃分子非常容易破坏纱窗入室行窃,极易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和恶性刑事案件发生,给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破坏社会主义的法制和社会的和谐。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防盗报警纱窗,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纱窗普遍存在的防盗功能差,易产生误报、漏报,使用寿命短,维护困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防盗报警纱窗,包括纱布、纱布下框、纱窗框、和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由导电丝和阻燃纤维丝均匀混合编织而成,纱布上端与卷筒固定连接,纱布下端为纱布下框,纱布下框内设有插座,插座与纱布上的导电丝相连接,纱窗框下部设有固定纱窗的槽,槽内设有插头,在纱窗框上还设有与插头相连的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内部安装有电池且与主机通过无线或有线相连接。
插头与插座相对应设置在槽内,当纱窗落下时,插座与插头相连通。
导电丝一端与插座的一端相连,导电丝另一端与插座另一端相连,当插座与插头连通时,导电丝形成闭合回路。
3、优点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防盗报警纱窗,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广泛使用的纱窗防盗报警缺陷的问题,其具有如下优点:
(1)安装使用非常方便,样式美观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无线和有线连接;
(2)绿色、环保、节能,只有报警时有mA级电流产生;
(3)技术可靠,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无误报、漏报;
(4)具有防破坏功能,每一个器件损坏或每一根导线断路都将报警,通知相关部门如:保安、门卫、公安或亲属等;
(5)常年工作,运行可靠,牢固耐用,使用寿命长,容易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纱窗落下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头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头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纱布;2、纱布下框;3、纱窗框;4、卷筒;5、插座;6、插头;7、槽;8、信号发射器;9、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智能防盗报警纱窗,如图1和图2中所示,包括纱布1、纱布下框2、纱窗框3、和卷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1是由导电丝和阻燃纤维丝均匀混合编织而成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报警线路不易脱落,一般防盗纱窗通电的电线网都附着在纱布上,很容易造成脱落,当导电丝形成闭合回路后,纱布1被破坏后会造成导电丝发生断路从而发出报警信号;纱布1的上端与卷筒4固定连接,纱布1下端为纱布下框2,纱布下框2内设有如图6和图7所示的插座5,插座5与纱布1上的导电丝相连接,纱窗框3下部设有固定纱窗的槽7,槽7内设有图3、图4和图5所示的插头6,在纱窗框3上还设有与插头6相连的信号发射器8,信号发射器8内部安装有电池并且与主机9通过无线或者有线连接,主机9上设有报警用的扬声器,并且其内部已经预设好了报警时的呼叫电话号码,信号发射器8上还可以设置密码控件,用户可以随时更改密码,操作非常方便。
如图2中所示,插头6与插座5相对应地设置在槽7内,当纱窗落下时,插头5与插座6刚好相连通。
纱布1是由导电丝按一定间隔和阻燃纤维丝均匀混合编织而成,纱布1上导电丝的一端与插座5的一端相连,导电丝另一端与插座5的另一端相连,当插座5与插头6连通时,导电丝和信号发射器8形成闭合回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纱窗固定在纱窗框3上时,插座5与插头6接通电路,当纱窗被破坏离开纱窗框时,插座5与插头6断开从而断开电路,此时,与插头6相连的信号发射器8将信号发送给主机9,使主机9上的扬声器发出报警声,由于主机9内预先设定了自动呼叫的电话号码,在扬声器报警的同时,主机9呼叫预设的报警电话通知房主,从而达到自动报警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俊春,未经杨俊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7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