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流变压器的调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6786.2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6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汪德华;帅远明;石燕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3/06 | 分类号: | H02P13/06;H01F2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7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流 变压器 调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流变压器的调压结构,适用于±500kV换流变压器的网侧电压的调节。
背景技术
换流变压器的网侧电压根据使用要求需要进行电压调节,现有的±500kV换流变压器均采用正反调压的方式,即在换流变压器油箱内部放置阀侧线圈、网侧线圈和调压线圈。当网侧电压需要调节时,网侧线圈和调压线圈的连接方式为:
最负分接时,全部反向接入调压线圈;
最正分接时,全部正向接入调压线圈;
额定分接时,不接入调压线圈,或根据需要部分正接(或反接)调压线圈。
此处,反向接入调压线圈时是指调压线圈的电压与网侧线圈电压相反,连接时,电压相减。正向接入调压线圈时是指调压线圈的电压与网侧线圈电压相同,连接时,电压相加。
当调压级数较多时,现有的换流变压器正反调压方式在空载损耗、负载损耗方面均较高,尤其是最负分接时更加明显,变压器材料消耗也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换流变压器的调压结构,可解决正反调压方式在空载损耗、负载损耗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换流变压器的调压结构,包括设置在变压器油箱内的阀侧线圈、网侧线圈和调压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线圈分为粗调线圈和细调线圈,各线圈在铁心外侧的排列顺序为:细调线圈、粗调线圈、网侧线圈、阀侧线圈,最负分接时,网侧线圈不接入调压线圈;最正分接时,粗调线圈和细调线圈全部正向串入网侧线圈;额定分接时,细调线圈部分正向串入网侧线圈。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细调线圈采用多根换位导线并联圆筒式方式绕制。
所述粗调线圈为自粘半硬铜换位导线,在细调线圈的外表面采用单根换位导线圆筒式方式绕制。所述粗调线圈和细调线圈的匝数相同。所述粗细调线圈端部均设有静电板。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调压结构,当调压级数较多时,无论是在空载损耗、负载损耗还是在材料成本上,粗细调均比正反调具有优势。另外正反调方案调压引线方式电流最大值是在最负分接时,而粗细调方案,调压引线方式电流的最大值是在最正分接时。粗细调方式合成电流比正反调方式合成电流小,从控制结构件局部过热面考虑,粗细调也比正反调更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铁心;2、细调线圈;3、粗调线圈;4、网侧线圈;5、阀侧线圈;6、油箱内壁。
图2为图1中的网侧线圈与调压线圈的接线原理图。图中A为网侧首端;X为中性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换流变压器的调压结构,包括设置在变压器油箱内的阀侧线圈5、网侧线圈4和调压线圈,调压线圈分为粗调线圈3和细调线圈2,各线圈在铁心1外侧的排列顺序为:细调线圈2、粗调线圈3、网侧线圈4、阀侧线圈5。粗、细调线圈端部均有静电板(图中未画出),与绝缘成型角环配合,可使电场分布均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粗细调方式的接线原理为:
最负分接时,不接入调压线圈,网侧线圈4单独运行(图2a);
最正分接时,粗调线圈3和细调线圈2全部正向串入网侧线圈4(图2b);
额定分接时,细调线圈2部分正向串入网侧线圈4(图2c)。
本实施例中的细调线圈2采用多根换位导线(导线截面满足网侧电流要求)并联圆筒式方式绕制。粗调线圈3为自粘半硬铜换位导线,在细调线圈2的外表面采用单根换位导线圆筒式方式绕制。粗调线圈3和细调线圈2的匝数基本相同,粗调线圈和全部细调线圈的电压之和为最大调压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6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力加速度实验仪
- 下一篇:四变拼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