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椎间盘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45610.5 | 申请日: | 2011-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7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石锐;蔡勇;刘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椎间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椎间盘,用于填补椎间盘切除后留下的空间。
背景技术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新技术,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装置,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出现继发性退变的目的。在此之前,传统的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是:将病变的椎间盘切除,然后在上、下椎体之间植骨,填补椎间盘切除后留下的空间、同时促使上、下椎体完全融合在一起,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通过临床效果的研究发现:前路融合后,与融合节段相邻的节段会产生继发性退变和不稳定,造成原有症状复发或加重,成为影响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融合术后节段获得了一种非生理状态的稳定,失去了相应的运动节段,造成颈椎总活动度减少,相邻节段退变加快,有的甚至需要再接受相邻节段的融合术。
现颈椎椎间盘系统是一种可以模拟正常人类颈椎椎间盘的特殊装置。当人们患有颈椎病或急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需要手术治疗时,病变的椎间盘将被切除,然后将人工椎间盘植入原来的椎间盘的位置来代替原有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可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但是现有的人工椎间盘的上、下终板常用钛合金制成,而钛合金不容易与人体的椎体生长在一起,导致人工椎间盘植入人体时间久后容易脱落,牢固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植入人体后牢固性和稳定性好的人工椎间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所述第一终板上设置有球形凹面,所述第二终板上设置有球形凸面,所述球形凹面与球形凸面分别设置在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的相对面上且配合接触,所述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的相背面上均形成有用于与上、下椎体端面接触的粗糙结构,所述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的相背面上均覆盖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板上设置有放置槽,在该放置槽内设置有球形凸件,该球形凸件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球形凸件。
进一步地,所述粗糙结构设置成由若干凹凸结构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终板为钛合金终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终板的相背面上均设置有用于持拿的带有通孔的凸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植入人体后牢固性和稳定性好,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与椎体接触的表面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该涂层有利于骨的吸收和生长,能使两终板分别与应对的椎体生长在一起,不容易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其中:1、第一终板;2、第二终板;21、球形凸件;3、粗糙结构;4、羟基磷灰石涂层;5、凸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终板1和第二终板2,所述第一终板1上设置有球形凹面,所述第二终板2上设置有放置槽,在该放置槽内设置有球形凸件21,该球形凸件21的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所述球形凹面与球形凸件21分别设置在第一终板1和第二终板2的相对面上且配合接触,所述第一终板1和第二终板2的相背面上均形成有用于与上、下椎体端面接触的粗糙结构3,该粗糙结构3由若干凹凸结构构成。所述第一终板1和第二终板2的相背面上均覆盖有羟基磷灰石涂层4,该羟基磷灰石涂层4利于骨的吸收和生长。
所述第一、第二终板1、2由能够提供必备机械性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其中能制成终板的代表性材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已知的,包括但不限于钛、钛合金。
所述第一、第二终板1、2的相背面上均设置有用于持拿的带有通孔的凸件5,医务人员用工具夹持该凸件5,将人工椎间盘植入上、下椎体之间。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5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