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控器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5606.9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6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春明 |
主分类号: | H01H37/40 | 分类号: | H01H37/40;H01H37/2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朱小杰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控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自动控制器领域,特别的涉及控制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温控器开关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需要实现温度自动控制的工作环境,一般由感温单元、执行单元和外壳体组成。感温单元主要包括感温筒和毛细管,感温筒和毛细管内充满感温工质,毛细管一端与膜盒连通,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感温筒中的感温工质感知环境温度,并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热胀冷缩,此时与感温筒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的膜盒会相应的鼓起或者收缩,从而产生轴向位移变化。膜盒的位移变化可以通过执行单元来使开关的动触片和静触片分开或者恢复原位,进而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
执行单元中簧片具有重要作用,正是通过簧片弹起动触片,使开关的动触片与静触片分开。目前的温控器开关的簧片通过专门的非金属簧片座连接到开关基座上,通常簧片和簧片座直接注塑在一起,然后通过螺钉将簧片座和基座紧固连接,或者进行铆接固定。这样的连接工艺较为复杂,产品可靠性不高;而且温控器开关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簧片较易出现松动现象,影响温控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产品可靠性较高的温控器开关。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温控器开关,具有基座和壳体,壳体内设有膜盒和推杆组件,膜盒与感温单元连通,基座内设有簧片组件和动、静触片,上述推杆组件的上端与膜盒接触,推杆组件的下端与簧片组件接触,上述簧片组件包括簧片和弓簧,簧片插接在基座上,簧片与推杆组件接触。
上述簧片组件包括辅助压簧,辅助压簧设在基座与簧片之间。
上述壳体上设有调节轴,调节轴的下端与膜盒可调接触。
上述基座上设有用来限定簧片下限位置的限位螺钉。
上述簧片的插接端上设有棘爪。
本实用新型的好处在于簧片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在基座上,簧片的插接端设有棘爪,可以确保簧片牢固的与基座连接,节省了连接材料和封装工序,而且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壳体上设有调节轴,基座上设有限位螺钉,既可以调节温控器开关的控制温度,又可以调节温度控制的幅度,即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从上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基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从上方观察时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温控器开关具有基座1和壳体2,基座和壳体对接成整体。壳体内设有膜盒4和推杆组件5,膜盒与感温单元3连通,推杆组件5包括推杆51和压簧52,推杆的上端与膜盒接触,压簧设在推杆与壳体之间。
见图2、图3、图4和图5,上述基座1内设有簧片组件6和动、静触片7、8,簧片组件包括簧片61、弓簧62和辅助压簧63。簧片插接在基座上,相应的基座上设有插接槽12,簧片的插接端设有棘爪61-1,确保簧片与基座插接牢固。簧片具有与推杆下端接触的推动点61-2,推动点在受到推杆下压力后下移,并最终促使簧片与动触片接触端反弹,弹开动触片与静触片的导通连接。动触片7上设有与簧片接触的动作杆71,簧片反弹与动作杆接触,再弹起动触片。为了更好的控制精度,簧片与基座之间设有辅助压簧63,帮助簧片回复原位。
上述壳体2上设有调节轴21,通过旋转调节轴,可以调整膜盒4的初始位置,改变推杆的相对位置,改变控制温度。基座上设有限位螺钉11,限位螺钉位于簧片61下方,可以限定簧片的最低位置,进而调节簧片翻转的幅度,最终达到改善温度控制精度目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由感温单元3感知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感温工质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当温度升高时,膜盒4膨胀鼓起。膜盒的轴向位置变化通过推杆的传递,作用到簧片61上,当膜盒的位移达到一定程度时,推杆将触发簧片发生翻转,然后弹开动触片与静触片的导通连接。反之,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膜盒收缩,推杆上抬,簧片复位,东触片与静触片重新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春明,未经高春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5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