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3612.0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5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奎柯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H05B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2014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体式 加热 地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地面采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
背景技术
附图1和2示出了现有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的结构,其由若干个地板单元1首尾相连组成行排列,并由多行地板横向拼合而成。具体地,奇数行和偶数行的地板单元1和分别与第一电源线2和第二电源线3并联,第一电源线2和第二电源线3通过供电接头5与行排列的地板单元1连接。在地板单元1内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电源接头14和第二电源接头15,该两接头之间分别设置有发热单元和传输单元,传输单元由设置在两接头之间的零线11和火线12组成的电源线,发热单元由并联在火线11和零线12之间的电热导线13组成。地板单元1两两之间通过一转换接头4实现电连接,每行地板的其中一端的地板单元1的电源接头与一供电接头5电连接,另一端连接堵头6。
附图3示出了现有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中转换接头4的结构,转换接头4由两个反向电源插头41和42通过柔性电源线43连接组成,两电源插头41和42可相对移动,且结构相同,包括矩形的盖部411和插头端子412,所述电源插头恰好可以插入第一或第二电源接头14或15的内部。在转换接头4的安装过程中,转换接头4的两电源插头41和42要插入左右相邻两地板的第一电源接头14和第二电源接头15中,由于安装后左右相邻地板之间的缝隙较小,当矩形的盖部411完全插入至第一或第二电源接头14或15的内部后,无法继续通过推动盖部411调整电源插头41或42的位置,从而使插头端子412不能与第一或第二电源接头14或15完全接合,易造成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转换接头易于安装和定位的改进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改进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包括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包括通过柔性电源线电连接的两个反向电源插头,所述电源插头包括盖部和插头端子,所述改进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的特点是,其中一个电源插头的盖部的顶部沿面向另一电源插头的方向凸设一端部。
优选的是,所述端部的高度为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改进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通过端部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将电源插头推入电源接头内,并使插头端子与电源接头完全接合,避免接触不良导致的一系列故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两个互连的地板单元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3中转换接头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改进的转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所述改进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是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的改进,其改进技术特征如图4所示。
图4示出了改进的转换接头9的结构示意图。改进后的转换接头9包括通过柔性电源线93电连接的两个反向电源插头91和92,其中一个电源插头91包括盖部911和插头端子912,另一个电源插头92包括盖部921和插头端子922。改进后的转换接头9与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的转换接头4的区别在于,所述盖部911的顶部沿面向另一个电源插头92的方向凸设一端部913。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913的高度为3mm。
改进后的转换接头9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利用所述端部913将转换接头9推入电加热地板的第一电源接头14或第二电源接头15中。具体地,首先移动电源插头91,使其盖部911的端部913抵住另一个电源插头92的盖部921,将电源插头92推入第一或第二电源接头14或15中,使电源插头92的插头端子922与第一或第二电源接头14或15完全接合,然后再推动所述端部913,将电源插头91推入第一或第二电源接头14或15中,并使所述电源插头91的插头端子911与第一或第二电源接头14或15完全接合,从而避免接触不良导致的一系列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奎柯木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奎柯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3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