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除尘塔在审
申请号: | 201120043553.7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9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光明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除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脱硫除尘塔。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球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生存。我国已将环境保护作为国策之一,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控制燃烧产生的烟气污染方面,由于烟气中的烟尘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还可能形成酸雨严重地污染环境和毁坏农作物。因此,国家规定对燃煤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必须净化后才允许排放到大气中。
为满足净化烟气的需要,不少环保设备厂家生产了脱硫除尘设备,但是均存在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使用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现有脱硫除尘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使用不便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结构紧凑,脱硫效率高、便于安装使用及后期维护的脱硫除尘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脱硫除尘塔,包括塔体和置于所述塔体内的除雾脱水装置;
所述除雾脱水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烟气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烟气进气管装设有驱动烟气进入所述除雾脱水装置的引风机。
所述除雾脱水装置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装设于所述塔体内的除雾板、脱水板及防带水环。
烟气污染物(主要是SO2),通过高效脱硫塔进行脱硫,其脱硫效率大于92.5%,其工作原理是利用SO2可用碱性物质吸收,生成稳定的盐,与Ca等碱土族元素生成难溶解物质,在脱硫塔中通过喷淋中灰乳液,使SO2与Ca(OH)2充分吸收和反应,生产硫酸钙和亚硫酸钙渣,烟和SO2大部分被吸收反应沉积在中和渣中,确保外排的烟气所含SO2达标排放。
其反应主要如下:
SO2(气)+H2O→SO2(液)H2O
SO2(液)+H2O→H++HSO3-→2H++SO32-
CaO+H2O→Ca(OH)2→Ca2++2OH-
CaO+SO32-+1/2H2O→CaSO3·1/2H2O
本脱硫塔在实际操作中,石灰乳用量为50m3/h,PH值控制在4-5。为保证脱硫效率的关键是烟气在筒体内的流速和反应时间的有效控制。一般采用大面积旋转喷淋和旋流技术的应用(1kg水的表面积仅有0.065m2,由于高效脱硫除尘土技术能将其雾化成直径仅为0.04mm的液滴,则其表面积猛增至175m2相关于增大2692培),即使气、液间接触面积巨增,又使两相紊动加居,更加有利于碱性吸收液对SO2的中和吸收,因此脱硫效果十分明显,脱硫效率较高。
相比现有技术,本脱硫除尘塔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使用,后期维护工作也较轻松。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脱硫除尘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除尘塔包括塔体1和置于所述塔体1内的除雾脱水装置;所述除雾脱水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烟气进气管7和排气管2;所述烟气进气管7装设有驱动烟气进入所述除雾脱水装置的引风机4。所述除雾脱水装置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装设于所述塔体1内的除雾板3、脱水板5及防带水环6。
脱水板5和防带水环6一方面提高了除雾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脱除的水份逆返进入烟气,避免了烟气中的水蒸气对引风机4的侵蚀,克服了湿法脱硫除尘设备存在的弊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光明,未经李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3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扬尘收集装置
- 下一篇:无夹持水平锥度牵引单线圈螺旋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