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模型的可拆装轮毂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43155.5 | 申请日: | 2011-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3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雁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星辉车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H17/267 | 分类号: | A63H17/26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模型 拆装 轮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模型领域,具体为一种摩托车模型的可拆装轮毂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模型通常采用一个轮毂出模为一个整体结构,在轮毂表面有几个骨位,用以固定轮皮。虽然这样的结构优点是做模具简单,但由于轮毂中间没有凸起的部分来卡轮皮,所以存在的缺陷是轮皮料软,当轮毂装上轮皮后,一受外界压力时,就容易变形,轮皮易脱出。
如果轮毂做成凸位,模具只能根据轮毂轴心前后出模,这样会导致轮边胶厚特别大,且容易缩水变形。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摩托车模型的轮毂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摩托车模型轮毂结构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当轮皮受到压力时,轮毂可支撑轮皮不变形,保持轮皮美观且不易脱落的摩托车模型的可拆装轮毂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摩托车模型的可拆装轮毂结构,包括轮毂和轮皮,轮皮贴合作轮毂的外表面凸棱上,所述轮毂由左轮毂和右轮毂组成,左轮毂与右轮毂通过固定件连接。
所述左轮毂上设置有固定插孔,右轮毂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插孔相配合的插销,左轮毂与右轮毂通过固定插孔和插销合接一体。
所述固定插孔在左轮毂上设置有三个,与固定插孔相配合的插销在右轮毂上设置有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突破传统轮毂固定的一体式结构,利用两个可以拆卸的轮毂组件形成凸起的半圆形状,使轮皮和轮毂紧密贴合在一起,轮毂可以填充着整个轮皮凹陷部分,使轮皮在受压的情况下不易变形和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模型的可拆装轮毂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模型的可拆装轮毂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模型的可拆装轮毂结构的组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摩托车模型的可拆装轮毂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轮毂1和轮皮2,轮皮2贴合作轮毂1的外表面凸棱上。所述轮毂1由左轮毂11和右轮毂12组成,左轮毂1与右轮毂12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左轮毂12上设置有固定插孔13,右轮毂12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插孔相配合的插销14,左轮毂11与右轮毂12通过固定插孔13和插销14合接一体。所述固定插孔13在左轮毂11上设置有三个,与固定插孔13相配合的插销14在右轮毂12上设置有三个。左轮毂11与右轮毂12合接为一体后,将轮皮2套装在合接为一体的轮毂1上。所述轮毂1凸起的表面和轮皮3内侧表面是贴合在一起的,轮毂1凸起的部分把轮皮3内部凹陷部分都填充饱满。当轮皮3在受到外界压力时,轮毂1凸起的部分很好地支撑着轮皮2,轮皮保持饱满不变形,也不易脱出。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必然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星辉车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星辉车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31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