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停放光滑曲面外形大件的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42910.8 | 申请日: | 2011-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0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宁;师阿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64F1/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008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停放 光滑 曲面 外形 大件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用于停放光滑曲面外形大件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用于外形光滑、不方便支托的较大物件停放。
背景技术
国内飞机机身各段在制造、运输、停放时都有专门的工装托架、或运输停放托架。在机身各段承力框处机身外设置有工艺接头供托架支托,或根据支托处机身外形取样在托架上设计木托用来支撑机身各段。按外形取样支托时会因外形曲率变化在航向上产生分力,该分力有可能大于支托与机身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被托机身各段不稳定而产生滑动。工装应用的工艺接头防止了分力产生滑动,但是与工艺接头连接的调节机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本支撑结构则克服了按外形支托产生分力并引起滑动的倾向,又简化了与工艺接头连接的调节结构,降低了成本,适用于飞机地面设备的支托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用操作的,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适用于一般外形光滑的较大部件停放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停放光滑曲面外形大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第一固定支座2,第二固定支座3,第三固定支座4、第四固定支座14;
所述底座8设置有第一安装板5、第二安装板6、第三安装板7、第四安装板15,所述第二安装板6设置有用于连接螺栓11的长圆孔;
所述四个固定支座底部带有与安装板对应的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安装板5固定,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安装板6通过螺栓11穿过长圆孔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底板及第四底板分别通过夹紧板9用螺栓12与第三安装板7及第四安装板15夹紧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支座4及第四固定支座14上设置有可以调节支座高度的调节螺母10;
所述四个固定支座上端均设置有双耳,所述双耳与带有单耳的支托1通过螺栓螺母组合1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效果,其作为飞机地面维护保障设备机身段托架中的支撑结构,用于飞机机身后段停放托架中,在机身外廓设置了固定单耳,解决了外形支托时产生顺航向分力而引起滑动的问题。其连接结构简单实用,连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停放光滑曲面外形大件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单耳支托,2第一固定支座,3第二固定支座,4第三固定支座,5,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7第三安装板,8支座固定底座,9夹板,10调节螺母,11支座螺栓,12夹紧螺栓螺母,13螺栓螺母组合,14第四固定支座,15第四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一种用于停放光滑曲面外形大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第一固定支座2,第二固定支座3,第三固定支座4、第四固定支座14;
所述底座8设置有第一安装板5、第二安装板6、第三安装板7、第四安装板15,所述第二安装板6设置有用于连接螺栓11的长圆孔;
所述四个固定支座底部带有与安装板对应的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安装板5固定,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安装板6通过螺栓11穿过长圆孔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底板及第四底板分别通过夹紧板9用螺栓12与第三安装板7及第四安装板15夹紧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支座4及第四固定支座14上设置有可以调节支座高度的调节螺母10;
所述四个固定支座上端均设置有双耳,所述双耳与带有单耳的支托1通过螺栓螺母组合13连接。
4个单耳支托1是已经预装在大件上的,夹紧螺栓螺母12拧松时可以调节第三底板与第三安装板7的相对位置及第四底板第四安装板15的相对位置;第三固定支座4、第四固定支座14上设置有调节螺母10,通过旋转调节螺母10实现第三固定支座4、第四固定支座14高度的调节;四个固定支座上端的双耳与单耳支托1上的的单耳用螺栓螺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29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