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42102.1 | 申请日: | 2011-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6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恒;谌永军;石先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扣持元件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许多配套线缆连接器具有用于使其和对接线缆连接器达到可靠匹配的扣持元件,该类配套线缆连接器具有一对相互匹配的一体成型的塑胶绝缘本体,其中每一个绝缘本体都收容若干端子。当该两个绝缘本体匹配时,其中一个绝缘本体内收容的端子和另一个绝缘本体内收容的端子电性连接。
美国专利公告第4,986,766号揭露了一种具有扣持元件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表面一体成型有一扣持元件。该扣持元件一端与绝缘本体表面连接,而另一自由端与绝缘本体表面相离,卡扣臂上表面中部具有一卡扣块,当该电连接器与其对接电连接器配合时,按压扣持元件的自由端,使所述卡扣块与对接电连接器的开槽卡扣配合,从而将两电连接器连接。扣持元件后端具有挡块与位于挡块上方的挡墙。当配合的两个连接器在连接时受到不合理的外力,挡墙限制扣持元件后端抬高,防止卡扣块与开槽脱离。随着电连接器的不断发展,其体积越来越小,卡扣块与开槽之间的距离就非常小,制造挡块与挡墙的模具型腔之间距离就会非常小,模具的铁块会产生很薄的铁片。在成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时,铁片很容易崩断,使得电连接器的生产效率很低。如果挡块与挡墙的距离过大,挡墙就不具有限制扣持元件后端抬高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线缆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的线缆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的盖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形成有扣持元件,所述扣持元件包括受力臂及位于所述受力臂上的卡持块,所述受力臂自所述绝缘本体表面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其包括与所述绝缘本体连接的接合部、位于其末端的悬空部及连接所述接合部与所述悬空部的连接部,自所述悬空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对挡块,所述挡块上表面设有自靠所述悬空部端向外延伸的一个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很好保持既能保持挡块与挡墙原有的作用,又能提高成型绝缘本体的模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另一角度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线缆连接器1,其包括绝缘本体2、安装于绝缘本体2内的导电端子3、与导电端子3相连接的线缆4及安装于绝缘本体2后端的盖体6。
绝缘本体2具有对接部200、自对接部200向后延伸的尾部201及一体成型于其上表面的的扣持元件5。扣持元件5与绝缘本体2一体成型。
对接部200具有相对的两侧壁204、205和相对的两端壁208、209。除临近端壁208处外,侧壁205均较侧壁204厚,因而所述两侧壁204、205和两端壁208、209包围形成有“L”形开槽203。侧壁205内设有若干端子通道207,端子通道207贯穿绝缘本体2的对接部200和尾部201。自侧壁204上表面分别向上凸出形成有阻隔块2041,阻隔块2041包括与侧壁204相连接的竖直部2042及自竖直部2042的上端向内延伸的横向部2043。竖直部2042具有向外倾斜状的外侧面(未指示)以增加其强度,阻隔块2041用以防止外部材料钩住扣持元件5。位于侧壁204、205后端表面分别设有卡扣盖体6的若干凸台202,以增加绝缘本体2和盖体6之间的固持力。尾部201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半圆形缺口2011,缺口2011向后延伸贯穿尾部201的后端且与端子通道207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2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