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铝接线端子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39825.6 | 申请日: | 2011-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5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芳;陈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卫华 |
| 主分类号: | H01R4/62 | 分类号: | H01R4/6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铝接线端子,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配电装置中电缆与电气设备过渡连接的铜铝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缆接入大型电气设备时均需要采用接线端子连接,现有的最常见的一种接线端子,其结构为包括一个接线端和一个接线柱端,所述接线端为一个一端开口的筒状体,接线柱端为一个具有连接孔的片状结构,其连接时电缆线连接于接线端筒状体的开口内,接线柱端采用螺栓固定在接线柱上。由于输电线缆一般采用铝材料,而电气设备和接线柱一般采用铜材料。故接线端子也是接线端采用铝材料,接线柱端采用铜材料并在端子中部进行结合。对于接线端子中两种材料的结合方式,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爆炸焊紧、摩擦焊紧或者高温真空钎焊的方式使其结合紧密,这样结合紧密后可以较好地避免因空气进入连接缝隙发生电化学反应而降低输电效率,保证电流的正常输送。
但这种现有结构的铜铝接线端子,在连接安装好后,由于电缆重量较大,会对接线端子施加较大的剪切应力,由于铜铝接线端子两端为不同的材料连接得到,虽然两端结合得较为紧密,但在较大的剪切应力作用下仍然容易从结合处产生缝隙甚至断裂,进而引发电缆放炮、断电等事故。据统计,现有的电力金具抢修事故中有60%均是由于上述铜铝接线端子的问题引起的。造成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安全性更好的铜铝接线端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铜铝接线端子,包括一个接线端和一个接线柱端,所述接线端包括一个一端开口的筒状体,接线柱端包括一个具有连接孔的片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端由紧密结合于片状结构两侧表面的铜质材料层和位于中间的铝质材料层构成,所述接线端由铝质材料构成且与接线柱端位于中间的铝质材料层为一体成型得到。其中所述紧密结合是指不具有结合缝隙,空气不会进入其内导致产生电化学反应而影响输电效率,具体地说可以采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结合方式或者其他结合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铜铝接线端子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性更好,本铜铝接线端子中,接线端和接线柱端中间层均是采用铝质材料一体成型得到,改变了铝质材料与铜质材料结合处位置,故当安装好后使用过程中,因电缆自重传递到接线端子上的剪应力不会导致接线端子从中部产生缝隙或断裂,安全性更好。2、输电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接线端为铝质材料,接线柱端与接线柱连接的两个表面为铜质材料,且两种材料之间紧密结合,故不会产生连接缝隙,导致空气进入产生电化学反应而影响输电效率,具有输电效率高的特点。3、节省成本,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在接线柱端仅仅有两个表面层是铜材料,其余为铝材料,故和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结构相比铜材料的用量大大降低,由于铜材料价格远高于铝材料,故本实用新型结构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铜铝接线端子,包括一个接线端1和一个接线柱端,所述接线端1包括一个一端开口的筒状体,接线柱端包括一个具有连接孔4的片状结构,其中,所述接线柱端由紧密结合于片状结构两侧表面的铜质材料层3和位于中间的铝质材料层2构成,所述接线端1由铝质材料构成且与接线柱端位于中间的铝质材料层为一体成型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卫华,未经陈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98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