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水管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38593.2 | 申请日: | 2011-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0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鹏 |
| 主分类号: | E03B7/12 | 分类号: | E03B7/12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水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水管道,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防冻的输水管道。
背景技术
气温低至冰点水就会冻住,存在冰点的地区,输水管道一旦冻住就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为此,采取一定的输水管道防冻措施十分必要。
目前输水管道防冻一般是将水管挖沟深埋,借助地温防冻。但是,无论供水管通向用户端或者接入水源端,总会有一段暴露在空气中,因此若此段冻住仍然影响使用。
另外一种防冻方法是在输水管外部包裹有保温层,以便给内部水管保温,但是任何保温装置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户外经受日晒和雨淋,更加速保温装置的老化,频频更换保温层,浪费人力和物力。
基于此,如何发明一种输水管道,可以防止输水管冻住,无需使用保温层,避免经常更换,使用寿命长,防冻效果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输水管道容易冻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输水管道,可以防止水管冻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输水管道,包括用于输水的输水管,所述的输水管包括入水端和出水端,在所述的输水管上还设置有防冻装置。
具体的,所述的防冻装置包括三通阀门,所述的三通阀门设置在输水管上, 所述的三通阀门的其中两端通道分别与输水管的入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另外一端通道连接外部管道。当温度在冰点以上或者水保持流动时,管道不需要防冻,则打开三通阀门连通输水管的两端,使得输水管保持常导通,与外部管道连接的一端通道则关闭。当需要防冻时,打开三通阀门,将输水管的出水端与外部管道连通,则输水管的入水端关闭,此时,只需排空输水管的出水端至三通阀门一段的水,即可以避免该段被冻。
进一步的,在输水管的出水端和三通阀门之间设置有第一管道泵,以方便排空输水管的出水端至三通阀门一段中的水。
另外的,所述的防冻装置包括一个储水罐,在所述储水罐的罐体上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入水口与输水管的入水端连接,出水口与输水管的出水端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使储水罐充水时罐内大气压与外界保持一致,所述的储水罐顶部设置有气孔,所述的气孔通过伸缩管伸入至储水罐内,为了防止储水罐接入的水太满而通过伸缩管从气孔溢出,所述伸缩管下方连接有小浮体,所述的小浮体可以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升高,直至压缩伸缩管将气孔堵住。
又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管道泵,所述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泵与输水管的出水端连接,以便储水罐中的水满时将罐中的水排出。
优选的,在所述的储水罐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水位的水位传感器,所述的水位传感器与第二管道泵连接,当水位到达罐中预设的位置时,水位传感器控制第二管道泵打开。
另外的,所述的防冻装置包括振动器,所述的振动器与输水管连接,在所述的振动器上设置有小活塞,振动器通过来回推动小活塞推动输水管中的水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水管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水流动的水流传感器,所述的水流传感器与振动器连接,当水流传感器检测到水流速度为0时,则向振动器反馈信号,振动器打开,防止水静止结冰。
另外的,所述的防冻装置包括第三管道泵,所述的第三管道泵与输水管连接,第三管道泵包括入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入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输水管内,第三管道泵通过吸入和排出输水管中的水,使水在输水管中形成一个内循环,这样便可以防止水静止结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水管道,通过设置防冻装置,保持输水管内的水流动或者振动,防止水静止结冰,起到有效的防冻作用,而且易于实现。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输水管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输水管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输水管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输水管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鹏,未经张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8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