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传输声发射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4775.2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2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蒋贤成;汪晓霖;汪道林;程慧高;张丽;罗成彦;施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14 | 分类号: | G01N29/1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传输 声发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体声发射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网进行声发射数据采集传输的声发射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型矿井、高陡露天边坡、大型铁路隧道、高层建筑、高架桥、大型水电库坝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加之超期服役的老旧构筑物和设施等,近年来事故灾害明显增多,由于缺少先进的安全监控手段方法,危害严重。声发射检测技术用可用作岩石、混凝土等构建筑物安全检测评价与危险预报。用声发射检测技术进行安全监测与危险预报具有危险预报提前量大的特点,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宝贵的时间。采用声发射检测技术进行灾害预报,需要大量的、分布现场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某种通讯方式,比如工业现场总线或者局域网等等,将这些采集的现场数据传输到主机进行处理。
目前对于采集数据的传输,大多采用有线方式,如RS485, CAN总线等。这些有线的网络一般常用于工厂、实验室等位置相对集中和固定,网络布设较为方便的地方。但对于野外数据采集,有线通讯方式显现出明显的缺点。首先是采集点分布较为分散和不固定,加之地形和地质状况的复杂多样,采用有线传输方式的网络布设,维护都会耗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无线传输方式就具有了非常独特的优势。
目前比较常见的无线通讯方式,主要有两大类:
1、自建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比如传统的微波通讯,无线数传电台通讯等;
2、公共无线通讯网络,第三方运营商提供的付费服务,如GSM,GPRS,CDMA,SMS等.
在数据实时采集通讯方面,公共网络所提供的功能,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除需要不断的按规定缴纳使用费用外,更大的问题是实时性和可靠性都不能满足要求,在通讯繁忙时,也可能造成系统通讯的崩溃。
而传统数传电台,由于早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和供水等领域的监测和各种指挥调度,普遍采用的是频率在400M以下频段,存在通讯速率低,频道拥挤且需申请等诸多弊病。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网络及MEMS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感知、计算和无线网络通信能力的传感器,以及由其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工业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声发射检测技术中野外数据采集传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网进行声发射数据采集传输的声发射监测系统,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声发射监测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解决方案实现:
无线传输声发射监测系统,包括监控主机、若干个监测采集终端,监控主机和采集终端之间采用无线通讯连接,形成一个主从式结构的监测系统网络,整个监测系统的硬件全部采用工业级的元件和部件。
监控主机包括工业控制计算机,以及设置在工业控制计算机内的无线电模块和监测软件,监控主机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网络的主站。
采集终端包括采集模块,在采集模块上设置无线电模块,采集模块与探头连接,采集模块采用蓄电池组加太阳能板供电,采集模块采用铝合金金属外壳,采集终端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网络的从站。
本系统各部分的协调工作,都是建立在相互通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通讯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是否可靠和高效。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本系统采用的是基于无线通讯的方式。
本系统中的无线电信号,运行在世界通用的自由频段上(ISM 430M频段),本系统中无线电模块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形成无线通讯组网。本系统的无线通讯组网采用带差转(转发)的点对多点形式,就是选择合适的地点安装架设差转(转发)站点和设备,以起到对无线电信号进行中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系统无线通讯协议,支持可选的一次转发功能,也就是每个采集点兼顾数据采集和差转(转发)通讯的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增加传输距离弥补小功率无线电通讯距离的不足,而且不必选用昂贵的大功率电台,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通过最佳通讯路由的选择,避开直线传输中的障碍物,以达到最佳的通讯效果,具有高接受灵敏度、低发射功率和收发转换快速、数据传输高速可靠等特点。
2、整个系统硬件全部采用工业级的元件和部件,满足在无人的野外恶劣环境下系统的长期正常工作。
3、采用低功耗的设计,保证在蓄电池供电条件下,系统的长时间运行。
4、本系统处理数率较高、数据传输量大,采用无须许可的、合适、低价的无线通信传输方式来保证数据采集系统正常工作。
5、采集模块采用小体积设计的铝合金金属外壳,提供可靠的防护同时满足灵活性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4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