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胶脱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34645.9 | 申请日: | 201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6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年;陈拉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利达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B01D1/30;C07F7/21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 地址: | 21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装置,尤其是一种硅橡胶生胶原料单体脱除微量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学稳定性等,且无味无毒,可以耐高温和耐低温,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胶粘剂、密封胶等高分子工业领域领域,并且在医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硅橡胶的制备过程中,以液态的二甲基环体硅氧烷为主要原料,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开链聚合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线型二甲基聚硅氧烷,从而得到生胶。在发生开链聚合反应时,其聚合效果的好坏与二甲基环体硅氧烷中的含水量的多少直接相关,因为水的存在会转化成羟基而进行封端,从而使得生胶的分子量较小,由于生胶中存在许多链端为羟基的聚合物分子,会造成在混炼加工时与补强填料的混合困难,还会使得后道的混炼胶的储存时间变短,最终导致硅橡胶制品的机械性能下降。因此,对生胶原料二甲基环体硅氧烷脱除微量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专利文献CN2820863Y(申请号200520069391.9)公布了一种有机硅高温胶原料混合甲基环体脱除微量水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脱水釜,脱水釜内设有一根从釜上端伸入釜底的氮气管,下端氮气管壁上开有小孔,脱水釜上端入口设有喷淋网板,脱水釜内还设有加热升温用的蒸汽盘管,并在釜体外设有进行循环喷淋的循环泵,原料从脱水釜底端吸出再通过釜上端入口网板喷入釜中形成雾状,再通过抽真空将原料中的水脱去。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普通氮气的水分含量较高,会使得脱水后原料的含水量偏高;采用蒸汽盘管加热,温度会随着蒸汽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依靠快速且频繁的调节阀门来控制温度,温度起伏不稳定,对脱水效果影响较大;循环喷淋会使得物料靠近抽真空口时容易被吸走,损耗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水效果好,生产稳定性高,物料损耗少的生胶脱水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胶脱水装置包括脱水釜、搅拌机构和氮气圈管;
脱水釜包括釜体、抽真空接口件、打料接口件、出料阀和氮气输送接口件和夹套板件;夹套板件与釜体共同构成夹套;抽真空接口件和打料接口件均设置在釜体的顶部;氮气输送接口件安装在釜体的侧部的下部;出料阀从下方固定连接在釜体底部中央位置处的出料口上;
搅拌机构包括减速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叶;减速电机由其底座固定连接在脱水釜的釜体上,且位于釜体的顶部中央位置处;搅拌轴和搅拌桨叶均位于脱水釜的釜体内腔中,搅拌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的伸入釜体中的动力输出轴的下端相连;搅拌桨叶固定设置在搅拌轴上;
氮气圈管设置在脱水釜的釜体内腔中,且位于搅拌轴的下方;氮气圈管的一端敞开,另一端密闭;氮气圈管的敞开的一端为氮气进口端;氮气圈管的管体上开有开口向上的一组出气孔;氮气圈管由其氮气进口端密闭连接在脱水釜的氮气输送接口件的位于釜体内部的连接部位上;氮气输送接口件的位于釜体外部的连接部位是使用时固定连接氮气输送管路的部位。
上述氮气圈管为带着沿切向伸出管段的大半圆形管状物,氮气圈管3的大半圆形的管段的管体上每隔10至20度开有一个开口向上的直径为5至15毫米的圆形出气孔。
上述脱水釜的夹套由夹套板件包围在釜体的外壁的侧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在釜体的外壁上,从而在釜体与夹套板件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夹套的侧面下部设有热油进口管,夹套的侧面上部设有热油出口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生胶脱水装置设有搅拌机构,通过搅拌使得釜内物料翻转流动,均匀受热,脱水效果好,且物料损耗较少。
(2)本实用新型的生胶脱水装置的底部设氮气圆形圈管,通过通入来源于液氮的氮气使得物料翻腾,夹带走原料中的微量水分,还由于液氮中的含水量极低,将液氮汽化后所形成的基本不含水分的氮气硅橡胶直接用于生胶原料单体的脱水,其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的生胶脱水装置采用热油通过夹套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比起蒸汽盘管加热方式来,温度均匀稳定,加热速度快,易于操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胶脱水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生胶脱水装置的氮气圈管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的标记所表示的技术特征的名称如下:
脱水釜1,釜体11,抽真空接口件12,打料接口件13,出料阀14,氮气输送接口件15,夹套板件16,夹套17,热油进口管17-1,热油出口管17-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利达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利达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46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