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电池芯的扩充性组合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3730.3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4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程圣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前***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电池 扩充性 组合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扩充性组合连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固定电池芯的扩充性组合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为响应环保,减少环境污染,在可携式能源的运用上已经朝向多元化发展,为了配合多种不同功率的电气需求特性与使用方便等需求,均会将多数个适当电池芯以串联或并联方式形成电气连接,甚至组合成一电池组;参阅图1,一种现有可组合充电电池的电池固块卡合结构1,其为具有六角的六个外等边块体11,该块体11具有第一面12和内环121部分,第一面12与具有该六个外等边的六个第二面13呈垂直连接,以及该每一第二面13都具有一嵌入式结构131,该嵌入式结构131可为公鸠尾结构132与母鸠尾结构133,块体11与另一块体可借助该嵌入式结构131形成卡掣配合,如此一来该充电电池芯2可进入至内环121部分中以被固定。
实际使用后发现,虽然利用电池卡合固块结构1应实际使用状况在串联或并联时,可随意增减充电电池芯2的数量以应不同的需求使用,然而随着长时间的使用,一旦置于串联或并联中央位置的某一充电电池芯2产生损坏时,必须将已串联或并联成充电电池组的块体11逐一拆卸,以便更换出故障的电池芯,再重新将块体11逐一组合成电池固块卡合结构1使用,该过程不但繁琐且费工,使用也极为不便;再者,实际使用上,由于块体11在串联或并联成电池固块卡合结构1过程中,仅利用嵌入式结构131在该等充电电池芯2本体的两端形成一无紧配合的相互连接状态而已,块体11无法形成相互卡掣配合的状态,更鉴于内环121部分呈平滑圆孔状,使电池芯2无法有效的固定于其中,若不慎受到外力作动影响,容易导致电池芯2产生位移、甚至松脱,进而影响整组充电电池芯2的电气连接使用,值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强多个电池芯经扩充组合连接后的稳固性的固定电池芯的扩充性组合连接装置,简化组装程序,及其操作便利,使用方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固定电池芯的扩充性组合连接装置,用以串联或并联多个电池芯,组合成一可供充电使用的电池组,包括:
一本体;至少两排列开设于该本体上供每一电池芯置放的开孔;一向外延伸设于所述开孔间一侧的连接件,以及一相对该连接件且设于开孔间另一侧的衔接件;其中,该本体的内周缘上对应每一开孔处至少形成有一凸出部,该连接件上向外凸设有一卡掣块,该衔接件上开设有多个卡掣槽,当任意两组合连接装置呈上下对应设置时,其中之一组合连接装置的卡掣块嵌设固定至另一组合连接装置的卡掣槽中。
所述开孔间的二侧各设有可供一插销嵌掣的卡槽。
所述本体的一侧形成一勾取部,同时开设有一对应于该勾取部的开口端,及相反于该勾取部的本体另一侧分别形成有一定位部与一定位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任意两组合连接装置呈一上下对应的设置,供多个电池可设置于其中,同时形成上下对应设置的连接件与衔接件相互接合卡掣,使电池芯稳固定位,故借组合连接装置的相互连接,不仅加强电池芯受固定的稳定性,更具有简化组装程序、操作便利与使用方便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可组合充电电池的电池固块卡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经并联与串联呈较大电池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
3 组合连接装置
31 本体 32 开孔
33 连接件 34 衔接件
35 卡槽 36 勾取部
37 开口端 38 定位部
39 定位块 30 插销
321 凸出部 331 卡掣块
341 卡掣槽
4 电池芯
A 电池单体 B 电池组
C 较大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被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3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风轴流式多级风力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