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式日光灯浮动电压转换驱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3625.X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8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欉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36 | 分类号: | H05B4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 代理人: | 吴怀权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日光灯 浮动 电压 转换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简易式日光灯浮动电压转换驱动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简化制造工艺的简易式日光灯浮动电压转换驱动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启动电路中使用一个电流变压器来驱动气体放电灯管,这电路包括双向触发开关41连接到电流变压器42的输入端,和功率晶体管43、44连接至电流变压器42的电感线圈,气体放电灯管40串接于电感与电容所构成的LC电路,耦接至电流变压器42。
由双向触发开关41提供触发脉冲,使其振荡导通功率晶体管,电路保持工作在高频自激振荡,最后让电容C和电感L产生串联谐振,使得Q谐振点亮气体放电灯管40。其中功率晶体管原始架构为双极结型晶体管(BJT),无法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原因为其自激波形不足以驱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请参阅图2所示,图中为了能够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来改善功率和制作合格率,改用现有高压制造工艺驱动IC 50来驱动,此现有高压制造工艺驱动IC 50需有高侧驱动脉冲输出HO与低侧驱动脉冲输出LO,去驱动功率晶体管43、44,此二功率晶体管43、44的中间连接至现有高压制造工艺驱动IC 50的VSS,且与前述的LC电路耦接耦点亮气体放电灯管40。
根据前述点亮气体放电灯管40的法则,现有高压制造工艺驱动IC 50必须提供很高的电压来驱动功率晶体管43,所以现有高压制造工艺驱动IC 50必须有耐高压的特性,即其内部构造制造工艺需承受高压,需有较复杂的高压制造工艺才能做到,相对增加较高成本。
本案创作人鉴于上述各方式所衍生的各项问题及不足,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简易式日光灯浮动电压转换驱动器。
请参阅图3所示,虽然目前已经有人针对上述缺点,提出普通制造工艺的浮动电压转换驱动器60取代,但是必须利用现有控制IC 61提供两组信号OUT1、OUT2和两个高压耦合电容C2、C3耦接至IN1、IN2,但是如此必额外增加外部高压零件成本及控制复杂度。
实用新型内容
由前述说明可得知,现有驱动灯管所用的方式,不乏以往陈旧技术驱动,即便改以集成电路驱动,也需使用高压制造工艺制造,其中不确定制造工艺因素,往往造成驱动电路合格率下降或是寿命减少。且制作成本较高,虽然已有普通制造工艺取代高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来改善,但是仍需要多个控制信号与多个高压耦合电容来点亮气体放电灯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简化驱动IC的控制;其借助浮动式电源驱动器与微处理器通过一耦合电容耦接,不需使用两个高压耦合电容耦接来给予控制信号,以大大的简化控制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借助改进现有浮动式电源驱动器的制造工艺,其与微处理器之间改以一普通制造工艺的电容,以降低制作成本与制造工艺因素。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简易式日光灯浮动电压转换驱动器,用以点亮灯管的驱动电路,其主要包括一微处理器、一浮动式电源驱动器及一驱动电路单元。其中微处理器、浮动式电源驱动器为集成电路元件,微处理器通过一普通制造工艺的耦合电容连接至浮动式电源驱动器,作为桥接低压到高压的参考。
微处理器与浮动式电源驱动器分别提供一低压侧驱动脉冲输出、一高压侧驱动脉冲输出,用以控制驱动电路单元中的功率晶体管。浮动式电源驱动器主要是利用低成本制造工艺来推动高压部分的高压侧功率晶体管,仅需控制连接低压侧功率晶体管的微处理器的信号,即可点亮驱动电路单元中的灯管。
最佳的是,驱动电路单元为一半桥架构,包含一连接于驱动高压及浮动式电源驱动器高压侧驱动脉冲输出的高压侧功率晶体管以及一串接于高压侧功率晶体管与接地之间,且连接微处理器低压侧驱动脉冲输出的低压侧功率晶体管。
最佳的是,高压侧功率晶体管与低压侧功率晶体管间的串接节点是连接该灯管的一端,另端连接至接地。
最佳的是,高压侧功率晶体管及低压侧功率晶体管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最佳的是,浮动式电源驱动器接脚包含一连接于直流电源以提供浮动式电源驱动器的工作电压的电源接脚以及一连接于驱动电路单元的高压侧功率晶体管及低压侧功率晶体管的串接节点的负电源接脚。
最佳的是,该浮动式电源驱动器内部除包含比对电路外,浮动式电源驱动器内部还包含二钳位二极管、一电压侦测器、一控制补偿电路及一驱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一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36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