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极柱与中盖的密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32340.4 | 申请日: | 2011-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3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子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正方位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蓄电池,特别是一种蓄电池极柱与中盖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电池中的一种,也称二次电池或称贮能电池。电池在工作时,在两极上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因此可用充电的方法使两极活性物质恢复到初始状态,使电池得以再生,充电和放电能够反复多次循环使用。
蓄电池与外部电联接器连接的极柱是从电池盖伸出,即正、负极柱从同一个电池盖上的通孔中穿过,这样蓄电池极柱的密封就成为蓄电池制造业内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现有中、大型蓄电池极柱的密封结构主要有环氧树脂密封和铅套密封。前一种结构最常见,它是在蓄电池直出极柱上套一被压至极柱坑底部的O形橡胶圈,或者仅在极柱坑底部塞放一圈吸附性玻璃纤维隔板纸,再用环氧树脂将电池盖与极柱坑之间的空间填满,通过环氧树脂与极柱四周以及电池盖材料之间的粘结实现密封。后一种结构是在塑料电池盖上镶嵌一铅套,制造电池时将电池极组的铅极柱与铅套熔化为一体实现密封。
除此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以提高电池极柱与电池盖之间的密封性,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的一种阀控铅酸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中国专利号:ZL200420042736.7;授权公告号:CN2678145Y】、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中国专利号:ZL201010256620.3;授权公告号:101908603A】。上述的密封结构从理论上虽然可能都实现了极柱与电池盖之间密封,而且各种密 封结构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但是现有蓄电池极柱的密封结构还是存在着实质性的缺陷,其原因在于:蓄电池中具有多个极柱,特别是中、大型蓄电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时必须保证极柱轴心与电池盖极柱输出口轴心的公差在0.5mm之内,否则导致密封不严密或无法装配等问题。在实际生产中无法保证极柱所处于设计位置及公差范围内,即存在着合格率很低,生产成本高。虽然个别厂家对强制对小容量极柱进行调整,但是调整后极柱产生划痕即变形,导致密封性降低,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大了极柱位置公差范围值的蓄电池极柱与中盖的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蓄电池极柱与中盖的密封结构,它包括位于中盖通孔边缘处的固定部,固定部内侧面和极柱外侧面之间设有填充固定件和密封件,所述的密封件位于填充固定件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件包括呈环形片状的弹性部和位于弹性部内缘处的密封部一,密封部一的内侧面与极柱的外侧面相抵靠,弹性部的外缘部固定在中盖的固定部上且弹性部的外缘部与中盖的固定部之间形成环形密封。
采用本密封结构密封极柱与中盖的间隙时,首先将密封件的外缘部固定在中盖的固定部上且保证密封件与固定部之间形成环形密封。然后将此中盖安装在已装好极板的电池槽上,每一个极柱一一对应地与密封件中孔相对,使极柱从密封件中孔穿过并固定好中盖,若极柱偏离密封件中孔则极柱会对密封件作用一个径向力,迫使弹性部被拉伸和压缩并确保密封部一内侧面与极柱的 外侧面相抵靠及形成环形密封。最后在固定部内侧面和极柱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内浇筑上适量的环氧树脂胶,待环氧树脂胶凝固后便成为填充固定件。显然,该密封件中的密封部一能与其偏离较大值的极柱形成密封,即采用本密封结构密封极柱与中盖的间隙时增大了极柱允许所处位置范围,从而降低了蓄电池的生产难度。
在上述的蓄电池极柱与中盖的密封结构中,所述的密封部一的径向截面呈圆形且圆形直径大于弹性部的厚度。该结构还能使当密封件受到径向作用力时,弹性部比密封部一优先发生形变。同时,密封部一类似于O型密封圈,用于提高及保证密封件与极柱之间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蓄电池极柱与中盖的密封结构中,所述的固定部内侧面和极柱外侧面之间的环形让位间隙的最小值和极柱直径的比例为1∶2~20。固定部内侧面和极柱外侧面之间的环形让位间隙用于保证极柱在位置公差值内时能穿过中盖的通孔;即密封件中轴心与极柱轴心允许的位置公差值为0~8mm,和现有技术相比大大的提高了位置公差值的范围。
在上述的蓄电池极柱与中盖的密封结构中,所述的密封部一的径向截面呈圆形且圆形直径小于固定部内侧面和极柱外侧面之间的环形让位间隙。
在上述的蓄电池极柱与中盖的密封结构中,所述的密封部一位于弹性部的一侧,密封部一与弹性部的内缘之间具有迂回部一。当密封件受到径向拉力时迂回部一除能发生径向形变外还能改变相对于弹性部的位置,增大密封件径向直径,在某些时候迂回部一能比弹性部优先发生形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正方位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台州正方位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2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起子
- 下一篇:一种盾构机用添加剂注入口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