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木桌台的桌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31761.5 | 申请日: | 2011-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8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冯铁强;任竞鸿;王志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B3/06 | 分类号: | A47B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李占平 |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木桌台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钢木桌台的结构设计范畴,具体地讲,涉及到一种钢木桌台的桌架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钢木结构的桌台的桌架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是焊接结构,不方便拆装,另外一种是拆装结构,外露螺钉,现代办公桌台主要是由桌架、桌面及抽屉柜组成,目前所认知的办公桌架是由纵梁和横梁组成的金属框架与桌腿连接构成,市场上最普遍的是由结构为两根持平行状的方管形横梁,与地面呈水平状,中间加有一系列通过支撑件和螺钉固定的纵梁,以此来组成桌体框架。支撑件和螺钉用来固定与桌梁相连接的桌腿,最后用螺钉将桌面固定在桌体框架上。现有的办公桌台结构的组合方式虽然生产起来比较经济实惠,但也由于过多的在主结构上打了孔,不仅会影响桌台的整体外观,也会导致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并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框架是外露的,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老化的孔位难以隐藏。特别是在桌台的桌腿与框架连接结构上,将桌腿与框架焊接在一起的结构不便拆装,可拆装的桌腿与框架结构外露螺钉又不坚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地就是要提供拆装方便、连接稳固并美观的一种钢木桌台的桌架结构。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木桌台的桌架结构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钢木桌台的桌架结构是由钢质桌台腿架结构(2)和钢质桌梁(3)及桌梁端头盖(5)组成(见图2,图3),腿架结构(2)是由三根方钢管焊接成为类似倒U型的金属件,两边为桌腿(2-a),中间为横框(2-b),桌梁(3)是长方型钢管(见图2、图3),在桌梁(3)两端侧面设有卡入式凹槽(3-1),卡入式凹槽(3-1)下面设有卡口(3-2),在桌梁(3)两端上、下设有螺孔,在桌台的腿架结构(2)的横框(2-b)内侧面设有“山”字型豁口(2-1)和在横框(2-b)上面设有一对线型豁口(2-2),桌梁(3)端部与腿架结构的横框(2-b)的“山”字型豁口(2-1)和线型豁口(2-2)插接,端头盖(5)安装在腿架结构的横框(2-b)上的桌梁端头内。
桌台的钢质腿架结构(2)和钢质桌梁(3)是通过卡口插槽方式连接,再配合螺丝(4)紧固,安装螺丝前将桌梁端头盖(5)塞入,此种卡口插槽在设计上借鉴了实木榫卯接合的方式,又根据钢管存在着壁厚这一特征,将桌梁铣出卡入式凹槽,这种结构方式较其它的连接方式,不仅整体结构坚固耐用,且又拆装灵活,从而解决了以往结构设计上为了增强桌体稳定性,而使外观变得复杂的问题,制作出结构简单、连接稳固并美观的一种钢木桌台的桌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钢木桌台的示意图;
图2为桌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桌面;2-腿架结构;2-a-桌腿;2-b-横框;2-1-“山”字型豁口;2-2-线型豁口;2-3-上螺孔;2-4-下螺孔;3-桌梁;3-1-卡入式凹槽;3-2-卡口;4-螺丝;5-端头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钢木桌台的桌架结构是由钢质桌台腿架结构(2)和钢质桌梁(3)及桌梁端头盖(5)组成,腿架结构(2)是由三根方钢管焊接成为类似倒U型的金属件,两边为桌腿(2-a),中间为横框(2-b),桌梁(3)是长方型钢管(见图2、图3),在桌梁(3)两端侧面铣出卡入式凹槽(3-1),卡入式凹槽(3-1)下面设有卡口(3-2),在桌梁(3)两端上、下设有螺孔,在桌台的腿架结构(2)的横框(2-b)内侧面和上面分别铣出“山”字型豁口(2-1)和线型豁口(2-2),桌梁(3)端部与腿架结构的横框(2-b)连接后,在腿架结构的横框(2-b)上的桌梁端头安装端头盖(5)并用螺丝(4)拧紧完成桌架结构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1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