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线数据传输型胶囊内镜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1444.3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5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宋恩民;刘宏;潘宁;马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6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线 数据传输 胶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影像诊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进入胃肠进行内窥观察,并具有数据存储和数据读取功能的医用胶囊式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近几年已经成为用于检查人体消化道内病变的主要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智能胶囊内镜带有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通过受检者口服进入体内,借助消化道蠕动获得运动动力,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顺序采集消化道内(如:食道、胃、小肠、结肠)的图像。操作者通常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对接收到的消化道内图像进行查阅,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消化道疾病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等优点,同时,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插入式内镜使受检者遭受不同程度疼痛的缺点。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目前典型的胶囊内镜系统主要由微型摄像头、图像编码器件、无线收发器件和图像后期处理工作站组成。微型摄像头和图像编码器件主要用于消化道内图像数据的采集,无线收发器件将采集的图像序列发送至体外图像后期处理工作站用于图像浏览和存储。典型的胶囊内镜系统如:美国专利公开号为US5604531的“In Vivo Video Camera System”和US0143624的“Immobilizable In-vivo Imager With Moveable Focusing Mechanism”,以及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559337A的“医用无线电胶囊式内窥镜系统”、CN1647749A的“双工多通道智能胶囊无线内窥镜系统”、和CN1672626A的“立体成像的智能胶囊式消化道内窥镜”。上述这些类型的胶囊内镜在临床使用时,需要受检者配戴胶囊内镜体外无线记录仪,该体外无线记录仪用无线的方式接收胶囊内镜在人体内部所采集的消化道图像数据。为了正确的接收胶囊内镜所发出的图像数据,上述系统需要在人体腹部处放置多个高灵敏度的无线接收器,并尽可能地使这些无线接收器与人体腹部紧密接触。因此,上述系统,以及目前商用的胶囊内镜系统,都提供了一种可以穿戴在人体身上的背心,该背心的内侧等间隔的布置了多个无线接收器,同时也装载了胶囊内镜体外数据记录仪。这样的记录数据的方式,减轻了受检者在检查期间的限制,在检查期间一定程度上不影响受检者的行走和日常生活。但由于胶囊内镜平均在体内要逗留7~8小时以上,对于消化道动力较差的受检者,胶囊内镜可能需要在体内逗留更长的时间,往往大于8小时,所以受检者长时间穿戴这样的背心,日常生活仍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不能做一些较为剧烈的运动,因为较为剧烈的运动可能会使体外记录仪无法正确的接收到胶囊内镜发出的信号。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记录背心更是会给受检者带来诸多的不便。目前,在国内拥有胶囊内镜系统的医院中,大多数系统仅配有一件这样的胶囊内镜无线数据记录背心,添加一套这样的无线数据记录背心需要进行额外的购买。胶囊内镜无线数据记录背心不仅增加了胶囊内镜系统的制作成本和销售成本,同样也增加了使用胶囊内镜进行疾病检查的费用。
后期处理工作站正如公开号为CN1647749A的中国专利文献“双工多通道智能胶囊无线内窥镜系统”所描述的,它提供了一种胶囊内镜数据分析子系统,该分析子系统从图像记录和智能胶囊控制仪上获得胶囊内镜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并对所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浏览、分析和存储。
美国专利申请号为US20080108866的“Control Method For CapsuleEndoscope with Memory Storage Device”和US20080154092的“Capsule TypeEndoscope With Embedded Memory”虽然提出了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胶囊内镜,但都没有提出具体如何读取存储在胶囊内镜中数据的方法。专利US2008010886仅仅只是描述将回收的胶囊内镜壳体切开,通过有线的方式读取数据,而专利US20080154092也只是简单的提到通过有线的方式读取数据,这两份专利都不涉及到具体的实现方案。胶囊内镜壳体切开,和读取数据线的链接对于操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正确的操作容易导致胶囊内镜硬件设备的损害而无法正确读取存储在胶囊内镜中的数据,使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无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线数据传输型胶囊内镜系统,该系统能够简便地读取存储在胶囊内镜装置中的图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1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