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竹制建筑模板贴膜纸的浸胶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30866.9 | 申请日: | 2011-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1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周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三森竹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7D1/00 | 分类号: | B27D1/00;B32B38/08;B32B38/16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 地址: | 35310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 模板 贴膜纸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浸胶设备,具体的说是指用于竹制建筑模板贴膜纸的浸胶设备。
背景技术
竹制建筑模板制作的过程中,会先将竹片编制成竹帘和竹席,再将竹帘、竹席以及贴膜纸通过热压成形。进行竹制建筑模板制作时,通常采用将竹帘、竹席以及贴膜纸进行浸胶,然后通过烘干装置,将其烘干后再进行竹制建筑模板的制作。 现有的浸胶通常先采用将贴膜纸简单的进行淋胶或者涂胶再进行与模板的粘合。这种贴膜纸与模板粘合不稳定,贴膜纸容易脱落,使得模板的质量以及整体美观受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用于竹制建筑模板贴膜纸的浸胶设备,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贴膜纸浸胶过后贴膜纸与模板粘合不稳定、贴膜纸容易脱落以及模板的整体美观受影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竹制建筑模板贴膜纸的浸胶设备,依次包括张力调整区、一次浸胶区、一次烘干区、二次浸胶区、二次烘干区和裁切区;张力调整区包括用于装设贴膜纸的原料辊和多对上下设置的传送辊;一次浸胶区设有胶水池;二次浸胶区设有分别对贴膜纸上、下两侧进行淋胶的上、下两个出胶口;一次烘干区和二次烘干区均包括烘箱,烘箱中包括输送辊和位于输送辊下方通有热油的油管;二次烘干区和裁切区之间设有振动式对中装置;裁切区设有自动裁切装置。
上述振动式对中装置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的基架、设于基架上可转动的两根传动辊以及与底座连接的振动装置。
上述述自动裁切装置包括沿贴膜纸宽度方向延伸的裁切刀、使裁切刀做弧形轨迹平移运动的摆动杆、设于裁切刀外的保护网以及使摆动杆摆动的电机。
上述传送辊与输送辊传动连接有电机。
上述胶水池还设有补胶口。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一,由于本实用新型经过双重的浸胶以及烘干,增强了贴膜纸的粘性,使其与模板粘合后稳定、不易脱落,保证了模板整体上的美观。
二,由于二次烘干区和裁切区之间设有振动式对中装置以及裁切区设有的自动裁切装置,可将贴膜纸准确无误的裁切成固定长度,使该设备更容易进行机械化操作。
三,由于在浸胶前,需先经过张力调整区,通过将贴膜纸进行拉张,使其在进入浸胶时,能各个部位均与胶水进行接触,达到全面浸胶的目的。
四,由于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方便实用,特别是对竹制建筑模板贴膜纸的浸胶效果明显,因而该浸胶设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振动式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动裁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竹制建筑模板贴膜纸的浸胶设备,依次包括张力调整区1、一次浸胶区2、一次烘干区3、二次浸胶区4、二次烘干区5和裁切区6。
张力调整区1包括装有贴膜纸7的原料辊11和多对上下设置的传送辊8,原料辊11上的贴膜纸7来回穿绕于各传送辊8上。
一次浸胶区2设有胶水池21,贴膜纸7通过传送辊8进入胶水池21,胶水池21还设有补胶口22。
一次烘干区3和二次烘干区5均包括烘箱9,烘箱9中包括输送辊91和位于输送辊91下方通有热油的油管92。
二次浸胶区4设有分别对贴膜纸7上、下两侧进行淋胶的上、下两个出胶口41、42。
如图2所示,二次烘干区5和裁切区6之间设有振动式对中装置56,振动式对中装置包括底座564、位于底座564上的基架565、设于基架565上可转动的两根传动辊561、562以及固定于底座564上的振动机563。
如图3所示,裁切区6设有自动裁切装置61,自动裁切装置61包括沿贴膜纸7宽度方向延伸的裁切刀611、使裁切刀611做弧形轨迹平移运动的摆动杆612、设于裁切刀611外的保护网613以及使摆动杆612摆动的电机,图3中位于摆动杆612下方的为与摆动杆612与电机连接的传动轴614。
各区之间通过贴膜纸7进行连接,贴膜纸7通过设置于各区上的传送辊8进行传送。传送辊与输送辊传动连接有电机71,电机在图1中只显示张力调整区1上的电机71,其它未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三森竹木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三森竹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08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