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快速调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30094.9 | 申请日: | 201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0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郭远景;张苏;吴有德;肖凤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B22C9/2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快速 调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铸件的铸造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在下芯时快速调平砂芯的电动快速调平器。
背景技术
某公司设计的船用柴油机机座要求整体铸造,铸件毛坯外形尺寸:5316×2550×1600mm,其砂芯最大轮廓尺寸2246×1542×700 mm,如图1所示。砂芯重量达6500kg,由于体积庞大,重量分布不均,下芯时很难保证水平下芯。现有的调平工装采用杠杆原理,杠杆一端挂砂芯,另一端用砝码来调整,从而保证水平,但那只适用于小砂芯的调平,而且速度较慢。对于大尺寸、较重的砂芯,简单调平工装则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快速调平器,可以在下芯时快速调平大尺寸、较重的砂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快速调平器,包括砂芯,砂芯通过第三钢丝绳与横梁连接,在横梁上至少设有一组卷扬装置,砂芯通过钢丝绳与卷扬装置连接,所述的砂芯上还设有水平仪或/和倾角传感器。
所述的卷扬装置为两组,砂芯分别通过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与两组卷扬装置连接。
所述的卷扬装置中,驱动装置与循环式带齿履条连接,循环式带齿履条与齿轮轴连接,钢丝绳卷筒与齿轮轴同轴连接。
所述的水平仪中,柔性管上标注有刻度,其内设有液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快速调平器,通过设置的水平仪或/和倾角传感器,配合卷扬装置,对于高、大、重砂芯能实现很好的调平下芯,克服了人力配重及杠杆式调平工装的缺点,能节省大量下芯工时,保证砂芯质量和下芯质量。同时实现了下芯的灵活简便,固定在砂芯芯骨上的三个吊环不受位置限制,调平时既可单独调整,也可两套卷扬装置同时调整,简单快捷,在大型铸件的下芯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砂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中,一种电动快速调平器,包括砂芯1,砂芯1通过第三钢丝绳7与横梁8连接,通常第三钢丝绳7位于横梁8的中线,在横梁8上至少设有一组卷扬装置,砂芯1通过钢丝绳与卷扬装置连接,所述的砂芯1上还设有水平仪2或/和倾角传感器。所述的卷扬装置中,驱动装置与循环式带齿履条连接,循环式带齿履条与齿轮轴连接,钢丝绳卷筒与齿轮轴同轴连接。
优化的方案为,所述的卷扬装置为两组,砂芯1分别通过第一钢丝绳6和第二钢丝绳9与两组卷扬装置连接。固定在砂芯芯骨上的三个吊环不受位置限制,例如第一钢丝绳6、第二钢丝绳9或第三钢丝绳7成“品”字形布局或成直线布局。
所述的水平仪2中,柔性管上标注有刻度,其内设有液体。使用时将柔性管上的基准刻度与砂芯的基准面对齐,即可方便的测量。相较于普通的倾角传感器,这种水平仪是更稳定、廉价和直观的解决方案,例如,在2246mm长度的砂芯1上,0.5度的角度偏差,在水平仪两端就有约19mm的高度差,而19mm的高度差通过柔性管标注的刻度是非常容易分辨的。通常设置的水平仪2最少为互相垂直的两组。
如图2中,在调平时,如通过倾角传感器或水平仪2显示左侧较低,则通过PLC或手动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旋转,第一驱动装置3为步进电机或交、直流电动机连接减速器。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第一循环式带齿履条4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轴5逆时针旋转,与齿轮轴5同轴连接的钢丝绳卷筒将第一钢丝绳6收紧,砂芯1左侧升起。
如显示右侧较低,则启动第二驱动装置12,带动第二循环式带齿履条11逆时针旋转,第二循环式带齿履条11带动第二齿轮轴10顺时针旋转,将第二钢丝绳9收紧,砂芯1右侧升起。
如果显示倾角较大,或“品”字形布局中第一钢丝绳6和第二钢丝绳9所在的一侧都较低,则同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和第二驱动装置12,从而实现砂芯1的快速调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未经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00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