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的层压工作台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9445.4 | 申请日: | 201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1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维君;刘东旭;赵东升;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宏正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H01L3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太阳能电池 组件 层压 工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特别是涉及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的层压工作台。
背景技术
层压工作台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的主要部件,目前所使用的多数层压机,层压工作台既作为压制太阳能电池组件时的承载体,又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加热装置,在其上完成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加热与压制。在层压工作台本体内并排设置若干条通油孔,相邻的通油孔首尾相互连通,加热油在加热站加热后被送入到通油孔中,由流经通油孔的热油加热层压工作台,再由层压工作台加热其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采用此种结构的层压工作台,为单路油孔加热,也就是各通油孔串联成一个循环油路,热油从一个进油孔流进,依次流经每条通油孔,再从一个出油管中流出,通油孔细密地分布在层压工作台本体内,循环路程长,热油在油孔内的循环时间长,在循环过程中造成热能的损失,至使层压工作台的受热不均匀,则太阳能电池组件受热不均匀,至使太阳能电池组件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层压工作台受热不均匀的不足,提供一种受热均匀且结构简单,热效率高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的层压工作台。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的层压工作台,包括层压工作台本体及设置在层压工作台本体内的油循环孔,所述油循环孔由相邻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条进油孔和相邻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条回油孔交替排列组成,相邻的进油孔和相邻的回油孔通过回油槽首尾连通,所述进油孔的进油端设置有进油槽及辅进油孔,辅进油孔的一端为盲孔端,另一端与进油槽相连通,注油管与所述的辅进油孔及与辅进油孔相邻的第一进油孔相连通,所述回油孔的流出端设置有出油槽及辅回油孔,所述辅回油孔的一端为盲孔端,另一端与出油槽相连通,出油管与所述的辅回油孔及与辅回油孔相邻的一第一回油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注油管及出油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的每条油循环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的回油槽由封堵密封;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进油孔为双径孔,其与所述注油管相连接段为大径段;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回油孔为双径孔,其与所述出油管相连接段为大径段;
优选的,所述注油管的内径大于进油孔的内径,出油管的内径大于回油孔的内径。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层压工作台,由于油循环孔由相邻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条进油孔和相邻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条回油孔交替排列组成,相邻的进油孔和相邻的回油孔通过回油槽首尾连通,形成多路并行循环的油循环孔,这样缩短了油循环的长度,减少了油循环过程中的热损失,所以整个层压工作台受热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层压工作台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层压工作台本体 2-注油管 3-进油孔 3′-第一进油孔 4-辅进油孔5-进油槽 6-封堵 7-回油孔 8-出油管 9-辅回油孔 10-第一回油孔 11-回油槽 12-出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的层压工作台,包括层压工作台本体1及设置在层压工作台本体1内的油循环孔,油循环孔由相邻并列设置的三条进油孔3和相邻并列设置的三条回油孔7交替排列组成,相邻的进油孔3和相邻的回油孔7通过回油槽11首尾连通,形成三路并行循环的油循环孔,进油孔3的进油端设置有进油槽5及辅进油孔4,辅进油孔4的一端为盲孔端,另一端与进油槽5相连通,注油管2与辅进油孔4及与辅进油孔4相邻的第一进油孔3′相连通,回油孔7的流出端设置有出油槽12及辅回油孔9,辅回油孔9的一端为盲孔端,另一端与出油槽12相连通,出油管8与辅回油孔9及与辅回油孔9相邻的一第一回油孔10相连通,图中箭头所示为油的流向,油从注油管2同时注入到辅进油孔4及第一进油孔3′中,进入第一进油孔3′内的油分成两个方向流动,其中一部分流向进油槽5,另一部分流向回油槽11,辅进油孔4内的油流向进油槽5,来自辅进油孔4及第一进油孔3′的油进入到进油槽5后分别经另外两条进油孔2流向回油槽11,这样来自三条进油孔3的油汇入到回油槽11后进入到三条回油孔7内,再由回油孔7进入到下一个回油槽11内继而流入到下一组进油孔3内,这样,油在进油孔3、回油槽11、回油孔7内循环,最后流向回油孔7的流出端,经辅回油孔9及第一回油孔10流入到出油管8内,经出油管8流到加热系统对油进行再次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宏正机电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宏正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94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VC基木塑环保铅笔
- 下一篇:活塞式手提细水雾灭火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