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向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7672.3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7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丁赟;曾祥明;陈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1/20 | 分类号: | H01H5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梁晓霏 |
地址: | 20094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向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尤其是涉及用于电源正、负极换向的换向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通常由电磁系统(包括铁芯、静铁芯和电磁线圈)、触头系统(包括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以及灭弧装置组成。其原理是当接触器的电磁线圈通电后,会产生很强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衔铁,并带动触头动作:常闭触头断开、常开触头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头复原:常闭触头闭合、常开触头断开。因为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通与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做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有的生产机械往往要求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例如主轴的正反转和起重机的升降等,这就要求电动机可以正反转。由电机原理可知,若将接至电动机的电源进线对调,即可进行反转。在这种情况下,换向接触器是一种高效方便的换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接触可靠的换向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换向接触器,包括外壳,外壳上端并排设置有三个接线柱,外壳下端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线圈;外壳内部左、右端分别设置有U形导电板,外壳内部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常开导电板和常闭导电板,外壳上端左、右侧的接线柱分别与对应的U形导电板连接,居中的接线柱与常开导电板连接,外壳内部左、右端还分别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动簧片,动簧片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弹簧,弹簧将动簧片卡在外壳内,各动簧片一端伸入U形导电板内,另一端伸入常开导电板和常闭导电板之间,各动簧片下端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伸出外壳;所述线圈绕在线圈架上,线圈架连接在外壳下端,线圈架上部设置有静铁芯,线圈架内部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动铁芯,所述传动杆穿过静铁芯伸入线圈架内部。
所述U形导电板上、下侧分别设置有静触点,常开导电板两端分别设置有静触点,常闭导电板两端分别设置有静触点。
所述动簧片上端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动触点分别与U形导电板上侧的静触点以及常开导电板上的静触点位置对应;所述动簧片下端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动触点分别与U形导电板下侧的静触点以及常闭导电板上的静触点位置对应。
所述动簧片由上下两块导体板组成,导体板之间设置有绝缘片。
所述线圈外部设置有线圈罩,线圈罩上设置有线圈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换向接触器结构紧凑,易于安装,接线柱连接方便,接触可靠,操作灵活,换向灵敏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换向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向接触器在电路中的连接示意图,图中动簧片所处状态使电机正转;
图3是换向接触器在电路中的连接示意图,动簧片所处状态是电机反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7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元件
- 下一篇:一种复合肥尾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