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型汽车尾气过滤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7166.4 | 申请日: | 201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3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计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良计 |
| 主分类号: | F01N3/022 | 分类号: | F01N3/022 |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刘文生 |
| 地址: | 115000 辽宁省营***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汽车尾气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汽车尾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柴油车迅猛增加。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气体中的碳黑和微小颗粒物漂浮空气中,由于漂浮物颗粒小于10微米,可几个小时甚至几年都漂浮在空气中,使得空气混浊、不明净、不新鲜,特别是它能随人们的呼吸粘附于肺部,这种空气不仅污染环境,还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消烟除尘,能把汽车尾气中的95%以上的碳黑和颗粒物收集起来,且吸声好、造价低廉的环保型汽车尾气净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环保型汽车尾气过滤器,其在于:外壳内依次设有过滤层、过滤网、过滤芯和支撑网;该外壳适配位置设有进气管道;所述的进气管道穿过过滤层、过滤网、过滤芯与支撑网相通。
所述的外壳两端分别依次设有过滤盖和紧箍盖。
所述的外壳的外表面均布若干6~25mm的透气孔。
所述的过滤芯、过滤层、过滤盖及紧箍盖上都均匀设有若干排气孔,其大小为2~6mm。
所述的过滤芯为尼龙、涤纶、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制成。
所述的过滤层为玻璃纤维、涤纶、芳纶、玄武岩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制成。
所述的过滤网、支撑网为铝制网。
所述的进气管道为直管或L形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多层过滤,特别是内层的过滤芯采用尼龙、涤纶或芳纶纤维作为的材料,并加工有排气孔,使得其具有空隙大、气体过滤阻力小,有效的将汽车尾气中的95%以上的碳黑和颗粒物收集空隙中,定期将过滤芯取出经清水冲洗,反复使用。另外,外层的过滤层采用了玻璃纤维、涤纶、芳纶、玄武岩作为的材料,并加工有排气孔经过防水防油处理,保证了空隙率高,气体阻力小,透气性好,经试验证明过滤风速在1.0~1.5m/min,完全满足汽车排气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经过多层过滤,最大限度的解决了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使用时直接将进气管道安装在汽车排气管末端,由原来汽车一个孔排气,变为众多小孔排气,改变了排气方向,杜绝将路面上的灰尘吹起而造成环境的再次污染,消烟除尘,环保,结构简单可靠,且吸声好、造价低廉,极大的提高了空气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中:汽车排气管1,进气管道2,紧箍盖3,透气孔4,支撑网5,过滤芯6,过滤盖7,过滤网8,过滤层9,外壳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的实施例所限制,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另外,以不违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环保型汽车尾气过滤器,将进气管道2插装在汽车排气管1内,外壳10内依次设有过滤层9、过滤网8、过滤芯6和支撑网5;外壳10两端分别依次设有过滤盖7和紧箍盖3,外壳10中部设有进气管道2;气管道2为L形管,进气管道2穿过过滤层9、过滤网8、过滤芯6与支撑网5相通。外壳10的外表面均布若干6~25mm的透气孔4,该透气孔4每两行之间错位设置。过滤芯6、过滤层9、过滤盖7及紧箍盖3上都均匀设有若干排气孔,其大小为2~6mm。
所述的过滤芯6为尼龙制成;所述的过滤层9为玻璃纤维、涤纶和玄武岩组合制成。
实施例2
所述的进气管道(2)为直管;所述的过滤芯6为涤纶和芳纶纤维组合制成;所述的过滤层9为芳纶和玄武岩组合制成。其它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所述的过滤芯6为尼龙和涤纶组合制成;所述的过滤层9为玻璃纤维制成。其它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进气管道2直接插装在汽车排气管1内,汽车尾气经支撑网5依次进入过滤芯6、过滤网8、过滤层9,最后经过多层过滤后的尾气通过外壳10的透气孔4,过滤盖7及紧箍盖3的排气孔进入到空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良计,未经陈良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7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止回阀
- 下一篇:一种干挂式螺杆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