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烘干箱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7091.X | 申请日: | 201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2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司马杨虎;胡子刚;胡纯;陈玉华;袁燕萍;魏广卫;魏广兵;周前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1/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烘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箱。
背景技术
烘干箱一般包括箱体,箱体内具有一工作室和一加热室,加热室内设有加热装置,加热室和工作室之间的隔板上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以便在箱体内形成一个热风循环系统。但是现有烘干箱的加热装置一般设置在箱体底部,而进风孔则设置在离加热装置较远的位置,因此热风在传送过程中会因能量损耗而导致工作室内待烘干物受热不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烘干箱,其在进风通道内设置了加热装置,避免了热风在传送过程中因能量损耗而导致工作室内待烘干物受热不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烘干箱,包括箱体,箱体内形成有一工作室和一加热室,加热室和工作室之间的隔板上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加热室包括位于箱体底部的加热区及位于工作室的右侧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孔纵向间隔地设置在进风通道与工作室之间的隔板上,所述加热区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及风机,所述进风通道内还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室还具有一个位于工作室的左侧的回风通道,所述出风孔纵向间隔地设置在回风通道与工作室之间的隔板上。
所述回风通道的顶部设有排湿孔,箱体顶部设有可调节排湿孔开口大小的排湿开关,这样在烘干作业时,方便了操作者将箱内的湿度控制在所需范围。
所述风机的出风管与加热区顶壁之间连接有挡风板,这样便于风机吹出的风顺利穿过加热区内的加热装置而进入进风通道。
上述加热装置可以为加热板或电热器。为了避免加热装置内加热丝因节距较小而导致工作温度较高、难散热的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内加热丝的节距大于现有加热丝的节距。
所述工作室内纵向间隔地插设有多个置物盘,置物盘的盘底呈网孔结构。所述置物盘将工作室隔设为若干层与进风通道、回风通道分别导通的烘干区,各个烘干区内设有左低右高的导风板。这样进风通道的热风经风孔进入工作室,并由导风板导向而穿过置物盘的盘底网孔进入下一层导风板或工作室底面上方,这样可使置物盘内的待烘干物受热更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进风通道内还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装置,避免了热风在传送过程中因能量损耗而导致工作室内待烘干物受热不均。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室内各置物盘上分别设有有导风板,进风通道的热风经风孔进入工作室,并由导风板导向而穿过置物盘的盘底网孔进入下一层导风板或工作室底面上方,这样可使置物盘内待烘干物的受热面更广、受热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回风通道的顶部设有排湿孔,箱体顶部设有可调节排湿孔开口大小的排湿开关,这样在烘干作业时,方便了操作者将箱内的湿度控制在所需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置物盘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其中:1箱体;2工作室;3加热室;31加热区;32进风通道;33回风通道;4隔板;5进风孔;6出风孔;7加热装置; 8风机;9排湿孔;10排湿开关;11挡风板;12置物盘;13烘干区;14导风板;15电动机;16网孔;17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烘干箱,包括箱体1,箱体1内形成有一工作室2和一加热室3,所述加热室3包括位于箱体1底部的加热区31、位于工作室2的右侧的进风通道32及位于工作室2的左侧的回风通道33,所述加热区3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7及风机8,所述进风通道32与工作室2之间的隔板4上纵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进风孔5,回风通道33与工作室2之间的隔板4上纵向间隔地布置有多个出风孔6。
所述工作室2内纵向间隔地插设有多个置物盘12,置物盘12的盘底呈网孔结构。所述置物盘12将工作室2隔设为若干层与进风通道32、回风通道33分别导通的烘干区13,各个烘干区13内设有左低右高的导风板14。上述导风板14的具体设置结构为:位于最上方的导风板14设置在最上方的置物盘12的左端与箱体1内顶壁之间,其余导风板14设置在相邻两置物盘1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7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连接器
- 下一篇:叶片可独立拆装的透平机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