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6734.9 | 申请日: | 201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6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雅丽;陈新军;张琨;范江涛;张伟;贾涛;徐冰;李建华;陆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83/06 | 分类号: | A01K83/06;A01K85/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逸良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头足类 专用 钓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渔业捕捞渔具,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本实用新型所述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主要以大型头足类(如茎柔鱼,最大体重可达70公斤以上)为捕捞对象。
背景技术
头足类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重要渔业资源,在当今海洋渔业资源普遍呈现减退的情势下,其开发的潜力尤为各国所瞩目。随着头足类资源的持续开发,外洋性较为大型的茎柔鱼等为已成为当前开发的主要种类。
茎柔鱼胴长一般多为50-80cm(体重近40-50公斤),但也有超过1.5m的个体,体重超过70公斤。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资源开发潜力很大。据FAO统计,茎柔鱼年总产量最高达到近80万吨,其中我国最高捕捞年产量为20多万吨。
头足类钓捕主要是采用光诱鱿钓技术,根据其趋光性运用集鱼灯进行诱捕,在渔具的使用上,对于大型头足类个体尚未存在有效的钓捕工具,结合海上实际钓捕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脱钩率较高、脱钩现象普遍:
脱钩率较高是当前鱿钓作业中面临的较为重要的问题,不同的捕捞对象,脱钩率也有差异。由于鱿钓作业中主要使用小型鱿鱼钓钩进行捕捞,对于胴长较长、体重偏高的大型头足类个体在上钩拖拽过程中与钓钩接触面积很小,有时仅有1或2层伞钩成功钩到触腕,在与钓线力的相互作用中鱿鱼会轻易逃脱。同时,逃逸过程中很容易弄弯钩刺,钓钩破坏严重,增加了鱿钓成本。
2、光诱作用不显著:
光诱鱿钓技术主要采用集鱼灯通过在夜间水上作业吸引水下柔鱼钓捕,而可见光在水中传播时衍射和反射现象非常明显,灯光在水下不能较好的吸引鱿鱼上钩,作业中采用的小型鱿钓钩在水中发光作用不显著,对大型个体诱集作用不佳。当在小型鱿钓钩上悬挂小型水下灯时,诱集作用显著性增加。但小型水下灯价格较为昂贵,水下极易丢失,同时由于采用集成线路控制,并且采用电池供电,在海水中极易发生进水而损坏的现象,钓捕成本较高。
3、水流影响:
在鱿钓作业中,钓钩在水下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海流作用,并且鱿鱼多生活在海底中下层,作业时需要钓线较长,因此,小型钓钩由于个体小重量低会随着海流漂浮,很难到达柔鱼种群活动区域,造成“有劳无获”的现象发生,严重降低了捕捞产量,影响作业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解决鱿钓过程中存在的脱钩率较高、光诱作用不显著、无饵钓捕概率低、水流作用等影响,有针对性的设计一种实现高效捕捞的渔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包括伞钩、水下发光装置及用于安装伞钩和水下发光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构成支架顶面的上金属片;构成支架底的下金属环;连接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环边缘处的多根连接杆,所述伞钩套在所述连接杆上;以及一中间金属杆,其上端与上金属片连接,所述水下发光装置套于所述中间金属杆上;所述支架下金属环的尺寸大于上金属片的尺寸,这样使得整个钓钩呈塔型。
大型头足类个体触腕较长,在捕食时,会迅速伸出体内,用触腕穗上的吸盘吸住猎物,整个过程时间上仅需要几秒,而在这几秒内产生的拉力是相当大的。本实用新型将伞钩用连接杆贯穿连接,整个钓钩上下呈塔型,四周均匀分布刺钩,鱿鱼在捕食时触腕会大面积接触刺钩,在拖拽过程中,刺钩所受的力都被分散在钓钩周围,使得钓钩受力相对于单个伞钩变小,逃脱机率降低。并且多根连接杆贯穿伞钩在一起,增加了整个钓钩的重量,使其极易克服水流的作用。
所述支架还包括一镂空金属片,所述镂空金属片中间与所述金属杆的下端连接,四周套在所述支架的连接杆上。为了克服发光装置的重力作用,在发光装置和挂饵钓钩中间放置一个镂空金属片,既起支撑其上面发光装置的作用,又可以连接下方挂饵钓钩,同时可以分散一部分下方悬挂钓钩和饵料的重力作用。
所述水下发光装置为纺锤状空心荧光体或柱状空心荧光体。鱿钓作业中必须要有的一部分就是诱捕发光装置,集鱼灯是重要的辅助装置,现阶段使用的集鱼灯光照强度并不能达到中下层鱿鱼的可见范围。在塔型的伞钩中加入纺锤状或柱状荧光体,可以使鱿鱼在钓钩所到之处都能感光,实现诱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67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盘茶叶烘干机
- 下一篇:悬空式金钱龟养殖观光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