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易藏攻防盾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5369.X | 申请日: | 201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8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常景龙;崔自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景龙 |
| 主分类号: | F41H1/00 | 分类号: | F41H1/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攻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易藏且具备攻击能力的便携易藏攻防盾。
【背景技术】
公知的,传统的盾牌做为一种防卫护具,通常不具备进攻功能的;在如今的社会中,盾牌主要适用于防止或制止骚乱、暴乱及群体性械斗事件等涉及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中,是公安和武警人员在执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任务时用于自身防护,避免受到不法分子袭击的常规护具;现有的防暴盾牌主要由聚碳酸酯耐力板制成的护板以及安装在护板背面的托架和握把构成,其总体来说是属于一种只能用于防护的警用护具,因此一般的安保人员和警务人员是不可能配备此类护具的;同时由于我国在枪械管理上的规定,不但一般的安保人员和警务人员不可能配备枪械,甚至是防暴人员也不可能随身配备枪械,因此在遭遇到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时,当不法分子用较长的利器或以砖、石等投掷物对持盾人员进行远距离攻击或投掷时,持盾人员往往只能处于防御状态,而无法远距离地攻击不法分子,更别说能够靠近不法分子进行有效的攻击以制止其不法行为了,因此这样就极易因持盾人员的被动状态而导致暴乱场面进一步升级,甚至造成场面失控;除此以外,目前的盾牌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易伪装和携带不便的缺陷,不但容易使执法人员的身份暴露,还可能因在骚乱中出现配备盾牌的执法人员而诱发骚乱人员的抵触情绪,激化对抗,甚至演变成暴乱;
除上述情况,安保人员或警务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存在有如下情况:一、不准、未准、不便、不宜或未能携带枪支等武器的情况, 二、不便公开使用枪支等武器的情况,三、不便公开携带盾牌的情况等,因此当安保人员或警务人员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遇到暴力不法行为时,其往往为了自身的安全,出于本能而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卫和反击,从而无法及时有效的制止暴力不法行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易藏攻防盾,所述的攻防盾不但宜于隐藏,便于携带,而且还能够对不法分子进行有效的攻击以防止不法事件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易藏攻防盾,所述的攻防盾包含具有托架及握把的盾牌、边刃和抛索;所述的盾牌下部设有开口,盾牌顶端及左右两侧端的边缘分别设有边刃;所述的开口下边缘与盾牌的底部边缘之间为手柄;所述的抛索头端安装在盾牌背面下部;所述的攻防盾除托架及握把外的整体厚度不超过十毫米,长度不超过四十厘米,宽度不超过三十厘米。
所述的便携易藏攻防盾,所述边刃的刃部能够设为锯齿刃、刀锋刃或尖牙刃。
所述的便携易藏攻防盾,所述的抛索头端安装在盾牌背面下部的托架下边缘与开口上边缘之间。
所述的便携易藏攻防盾,所述的抛索头端分出两头并分别对应安装在盾牌下部的开口左右两侧部位。
所述的便携易藏攻防盾,所述的抛索为高强度织带、军用绳索、耐磨绳索、链绳或细软链条。
由于采用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易藏攻防盾由于整体尺寸较小,不但宜于隐藏在随身携带的包囊中,甚至还能够隐藏在相应的档案袋或手提袋里,因此更加便于携带,尤其是利于一般的安保人员和警务人员使用;所述的攻防盾由于在顶端及左右两侧端分别设置了边刃,因此还能够让持盾人员对不法分子进行有效的攻击,同时利用抛索还能够对较远距离的不法分子进行抛甩攻击,从而能够通过打击不法分子,以有效的制止不法分子将不法事件的危害进一步扩大;所述的攻防盾尤其是适合校园以及人群密集的公共区域的安保人员或警务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易藏攻防盾的背面示意图;
图2是所述边刃的形状示意图;
图3是所述的抛索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盾牌;2、边刃;3、抛索;4、开口;5、手柄;6、锯齿刃;7、刀锋刃;8、尖牙刃;9、托架;10、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景龙,未经常景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53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