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后单轮单胎的分流自卸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4564.0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1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东 |
主分类号: | B60P1/16 | 分类号: | B60P1/16;B60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1026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后单轮单胎 分流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使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流自卸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卸车为了保证车辆能有更大的承重和更好的稳定性,均为6×4车架结构,如图1所示,即前桥2上安装两条轮胎1,后桥3上安装四条轮胎1的设计,也就是说后桥3的每个桥头上安装2条轮胎1。
如果车辆在高速行驶中,两个轮胎之间夹入了杂物(石子、铁块等),由于轮胎在高速行驶中因摩擦会导致温度升高,因此夹入的杂物容易形成安全的隐患,造成轮胎的爆裂。另外多增加两个轮胎也意味着增加了客户购车的成本和维修的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小后桥4轮胎设计所产生的安全和成本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后单轮单胎的分流自卸汽车。
一种采用后单轮单胎的分流自卸汽车,包括自卸车车厢,其特征在于后桥每个桥头上安装1条轮胎。
所述自卸车车厢包括举升机构,车厢底架,设置于车厢底架上方的活动底板,所述活动底板包括沿车厢纵向均分开的左活动底板和右活动底板,所述左活动底板的左边和右活动底板的右边分别与车厢底架铰接,所述举升机构包括可自由伸缩进行举升运动的顶杆,所述举升机构固定于车厢底架上方并位于所述左、右活动底板之间,所述举升机构的顶杆垂直于车厢底架;还包括两个拉臂,所述每个拉臂一端与举升机构的顶杆顶端铰接,另一端与左活动底板或右活动底板铰接。
上述左、右活动底板之间还设置有一边分别与左、右活动底板的右侧边和左侧边铰接、相对的另一边相互铰接的两个退料板。
上述举升机构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车厢的前端和后端。
上述举升机构为一个,设置于车厢纵向中心处。
上述举升机构为液压举升机构,所述液压举升机构包括液压举升缸和液压推杆,所述举升机构的顶杆为与液压举升缸连接的液压推杆。
本实用新型改变原来轮胎的一贯设计,由一条宽胎取代原来的两条轮胎,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维修费用,也减少了整车的重量,为客户减少购车成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安全角度上讲一个轮胎比两个轮胎更安全,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过程中如果两轮胎中间加入了杂物(石子、铁块等)再加上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温度的升高很有可能造成轮胎的爆裂。而一个轮胎就不存在上述问题。
轮胎可根据不同吨位、不同工作环境的车辆选择不同的型号。连接方式和非宽胎没有太大的区别。
本实用新型的车厢举升机构固定于车厢底架上方并位于所述左、右活动底板之间,即举升机构位于车厢底架上方,不受车厢下方空间狭小的限制,安装简易、方便。举升机构的顶杆垂直于车厢底架,其举升的高度为举升机构本身突出车厢底架的高度与顶杆上升的高度之和,而现有技术中由于举升机构设置在车厢底架下方,其举升高度即为顶杆上升的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顶杆上升的高度要求低,举升动力做功少,能量消耗小。
每个举升机构配有两个拉臂,拉臂一端与举升机构的顶杆顶端铰接,另一端与左活动底板或右活动底板铰接。当举升机构工作时,顶杆上升,带动拉臂上升,拉臂拉动左、右活动底板,使左、右活动底板分别以左、右侧的铰链轴为中心向上张开,形成左、右向外的侧倾,从而卸下货物。
所述左、右活动底板之间还设置有一边分别与左、右活动底板的右侧边和左侧边铰接、相对的另一边相互铰接的两个退料板。当举升机构工作时,顶杆上升并带动拉臂上升,拉臂拉动左、右活动底板向上张开,左、右活动底板向上张开的同时带动彼此铰接的退料板上升并逐渐张开,左、右活动底板与铰接的左、右退料板分别形成左、右侧坡度逐渐加大的倾斜坡面,即形成左、右向外的∧型倾斜面,从而卸下货物。退料板遮挡住了左、右活动底板间在卸货状态下出现的空隙,避免货物从空隙漏出。同时,左、右活动底板可均由单块板构成,因此无论是装载还是卸掉物料,都由分别是单块板的左、右活动底板来承受重量,退料板不承受重量,退料板则可以由轻质板制作,而现有技术可伸展开的双层底板不但结构复杂,而且两层底板都必须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故必须采用承重材料制造。因此相同载重的车厢,本实用新型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成本相对低,并且需要的举升力也相对小,举升机构可采用动力小的动力装置,因此可以更进一步节省成本。另外,退料板在卸货状态时亦形成卸货角度,方便卸货;在装载状态时呈折叠状态放置,不妨碍装载货物。
举升机构为一个,并设置在车厢纵向中心处,使车厢结构简单、节省部件,同时并不影响自卸货物的效果。举升机构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车厢的前端和后端,使举升机构的举升更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6×4车架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东,未经李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45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