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油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3901.4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3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8 | 分类号: | F01P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机油散热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机在工作时,机油泵将机油送到发动机的动力系统和变速系统进行润滑,例如活塞和变速箱,同时还可以将发动机工作部位的热量带走。由于发动机在工作时,活塞部件产生的热量较大,在润滑时如果不对机油进行降温,就会影响机油的润滑效果。
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主要通过强制风冷来对发动机进行散热,进而对润滑发动机的机油进行散热,而没有专门的散热装置对机油进行单独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机油散热器,用于对摩托车发动机内的润滑机油进行散热,以达到更好地润滑效果,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油散热器,包括:箱体、冷却液管和机油管道,
其中:所述箱体上内设置有冷却液腔和机油腔两个腔室,且所述冷却液腔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机油腔上设置有机油进口和机油出口;
所述冷却液管道和所述机油管道位于所述箱体两侧的内壁上且互不连通,所述冷却液管道与冷却液腔相连通,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机油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管道和机油管道依次交替且在所述箱体内呈多层分布。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腔和机油腔相接触位置的结构为相互交叉结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机油散热器,在箱体内设置有冷却液腔和机油腔,在箱体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依次交替分布的冷却液管道和机油管道,冷却液管道与冷却液腔相连通,机油管道与机油腔相连通,并且箱体内冷却液腔与机油腔相接触位置的结构为相互交叉的结构,并且冷却液进口和机油进口位于箱体的一侧,冷却液出口和机油出口位于箱体的另一侧。使用本申请实时提供的该机油散热器进行散热时,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和温度较高的机油从同一侧进入箱体,可以在迅速对高温机油进行降温,并且冷却液腔和机油腔相接触的位置的结构为相互交叉的结构,增加了冷却液腔与机油腔的接触面积,另外冷却液管道和机油管道依次交替分布,同样也增加了冷却液腔与机油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的效果。另外该机油散热器的结构紧凑,体积较小。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机油散热器用于对摩托车的润滑机油进行散热时,散热速度快,并且散热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散热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如图1-3所示,该机油散热器的主体部分为箱体1,如图2所示,在箱体1内设置有两个腔室,分别为:冷却液腔2和机油腔4,两个腔室并列分布,并且两个腔室相接触位置的结构采用相互交叉的结构。采用相互交叉的结构,可以使得冷却液腔与机油腔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散热的效果。另外采用相互交叉的结构还可以使得箱体1比较紧凑,体积减小。
如图2所示,并参考图1,在箱体1的两侧设置有两排管道,分别为:冷却液管道3和机油管道5,在箱体1的每一侧,冷却液管道3和机油管道5由上到下相互交替分布,并且冷却液管道3与冷却液腔2相连通,机油管道5与机油腔4相连通。在箱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有相互交替的冷却液管道3和机油管道5,其目的是在进行冷却时,尽可能地扩大冷却液与机油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立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3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钢球旋塞阀
- 下一篇:一种带有电子体温计的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