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止水围堰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23762.5 | 申请日: | 201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1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俊;刘晟;高冲;牛海喜;朱忠辉;张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0;E02D19/1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锁扣 钢管 桩基 支护 止水 围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止水围堰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施工围堰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施工中,由于开挖支护及止水等需要,基坑支护必须采用刚性的排桩支护。现有的基坑支护施工围堰结构支护方式如下:1、钻孔灌注桩。其刚度大,抗侧向变形能力强,但桩间易漏土、渗水,造价高;2、拉伸钢板桩。刚度大,抗侧向变形能力强,桩扣严密,基本不漏土、渗水,造价太高。3、钢管桩。刚度大,造价低,抗侧向变形能力强,但桩间易渗水漏土。4、水泥搅拌桩:造价低,对边坡截水效果好,加固稳定性好。但侧向刚度不足,抗变形能力低,容易折断。在钢管桩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锁扣式钢管桩,锁扣钢管桩围堰的主要结构是支护钢管桩、锁口、水平支撑和封底混凝土。围堰主要是靠精密加工的锁口和在锁口处灌注一定稠度的石油泥浆达到止水效果。通过锁口钢管桩安装下沉、混凝土封底、抽水、承台施工4个阶段来实现大型桥梁深水桩基承台等作业的无水施工。然而,这种锁扣钢管桩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止水围堰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止水围堰结构,造价低,施工快,且防漏土漏水的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止水围堰结构,其包括:围绕基坑边缘等间隔植入的成排钢管桩;位于钢管桩外侧的搅拌水泥桩墙;其中,所述的钢管桩由至少一道围檩限位,围檩不同的边之间设有刚性支撑结构。
所述钢管桩和搅拌水泥桩墙之间的距离为0~500mm。
所述的搅拌水泥桩墙为相互嵌合的双排水泥桩墙,以加强止水和止泥效果。
所述的围檩不同的边之间的刚性支撑结构中设有支撑轴力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围堰结构,是一种采用钢管桩作为基坑支护主体结合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的基坑围堰结构。它是根据基坑工程地质特点及施工条件计算围堰内挖土和抽水时钢管桩和支撑中的应力是否安全,确保钢管桩在复杂受力状态下不被破坏,从而选择合理的钢管桩结合钢管支撑组成基坑支护主体,并结合地质条件在基坑支护钢管桩外侧施工水泥搅拌桩进行止水的基坑围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钢管桩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是作为周转性材料,可重复使用,相比较钻孔灌注桩围堰、土钉墙围堰等基坑施工方案较为经济。
(2)水泥搅拌桩施工噪音低,振动小,速度快,止水效果好,造价经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所需场地小。
(3)适应于各种复杂地质、地层,如水下地层有障碍物,密集孤石,片石堆积等。
(4)施工速度快。钢管桩制作、加工、运输、吊插、下沉等方便灵活,水泥搅拌桩工艺简单,所需设备少。
(5)可根据需要,钢管桩可以组装成各种形式的围堰。
(6)截面刚度大,使钢管围堰内支撑减少,可适应大体积承台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止水围堰结构俯视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止水围堰结构俯视图之二;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止水围堰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一种无锁扣钢管桩基坑支护止水围堰结构,包括成排钢管桩1,位于钢管桩外侧的搅拌水泥桩墙2;围檩3,以及围檩不同的边之间设置的刚性支撑结构4。
在本实施例中,基坑5为长方形,基坑内设有用于承台搭建的临时钢管7。钢管桩1围绕基坑5边缘等间隔植入,其包括长钢管11和短钢管12,钢管的外径为610mm,壁厚为8mm。长钢管11长度为23m,短钢管12长度为23m,每两根短钢管12之间插一长钢管11。
钢管外侧设水泥搅拌桩2,在本实施例中,水泥搅拌桩墙2由互相嵌合的内外两层水泥桩21和22组成。水泥搅拌桩墙2和钢管桩之间的距离为100mm。
在钢管的内侧,设有围檩3,其包括两道,分别设在钢管高度上离顶端约1/2的下层围檩31和约1/4处的上层围檩32。围檩3由钢管制成。
上层围檩32不同的边之间设有刚性支撑结构4,其包括长边和短边之间斜向设置的多条钢管41,以及两条长边之间设置的钢管42,钢管41之间还设有支撑管43,钢管42和长边之间还设置支撑管44,以加强支撑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37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