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连接电缆的冲压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3095.0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6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天宝;刘晨;狄美华;孙宏伟;李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H01R43/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汪永生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电缆 冲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作业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高压电缆的冲压枪。
背景技术
在户外电缆的电连接作业中,需要在电线塔上将分支线路弓子线与干线连接。弹射楔形线夹(C型线夹)是用于实现这种连接的导电卡具。如图1a和1b所示,在C型线夹30的上端置入干线A,下端置入分支线路弓子线的连接端B,A和B之间用一个导电楔块延箭头所示方向楔紧,使所连接的电缆能够良好地导通。为了楔入楔块(下文称为斜楔),通常借助一个冲压枪来完成,依靠冲压枪的强大冲击力将斜楔楔入两根电缆之间。在断开电连接时则采取相反的操作,用冲压枪卸下斜楔。
现有的作业方式中,为了进行带电作业,作业人员需要带上绝缘手套手持冲压枪进行近距离手动操作。图2示出一种近距离操作使用的冲压枪,其包括枪主体20、枪套19、撞针扳机18、连接丝杆21、顶杆22和撞针4。枪主体20中装入弹药,拉好撞针4,然后按下扳机18,撞针4撞击弹药,推动顶杆22撞击斜楔的一个端面,使斜楔移动,以致楔入或者卸下该斜楔。图中示出的丝杆21设有外螺纹,用于与一个C形卡具的一个螺纹孔配合。C形卡具用于固定前述C型线夹30,便于冲压枪的顶杆22对斜楔发力。具体而言,C形卡具的两端内侧分别卡住图1中所示C型线夹30的两个端面,而丝杆21则可螺纹调节地穿过C形卡具的一端面,从而顶杆22抵在位于线缆A和B之间的斜楔上。当枪膛内弹药爆炸时,顶杆22可以提供强有力的冲击力冲击斜楔向图1中箭头方向移动。
但是,对于10kV乃至更高电压的高空电缆,采取这种近距离手动操作方式具有很大的风险。理想状况下,作业人员需要在2米之外的距离进行带电操作,而现有的冲压枪则不适合用于这种操作方式。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能够满足远距离带电作业需要的冲压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电缆的冲压枪,以解决现有冲压枪不能远距离带电操控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高压电力电缆线的冲压枪,包括:枪主体、设于枪主体前端的顶杆、以及套在枪主体后端的枪套。冲压枪还包括驱动机构和击发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伞形齿轮,与枪套的外端固定连接;第二伞形齿轮,与第一伞形齿轮垂直啮合;驱动柄,与第二伞形齿轮固定连接,并向第二伞形齿轮下方延伸;以及齿轮架,具有与第一伞形齿轮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伞形齿轮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从第一连接部一端贯穿整个长度的第一穿孔。击发机构包括:撞针,穿设于第一穿孔,第一端为朝向枪主体一端,第二端延伸出齿轮架之外,撞针的预定位置设有扳机配合部;扳机,其为杆形件,下端设有击发部,上端设有撞针配合部,通过撞针配合部和扳机配合部的配合将撞针止挡在第一位置,当撞针配合部脱开扳机配合部时,撞针向枪主体方向运动。
该冲压枪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筒,连接筒的第一端与第一伞形齿轮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枪套的外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筒的第二端具有倒钩部,枪套的相应位置具有凸起件,连接筒通过该倒钩部和该凸起件连接。齿轮架的第一连接部延伸进入第一伞形齿轮的中心孔,并卡接在第一伞形齿轮的进入连接筒的内端面,在连接筒内还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支撑在枪套的外端面与齿轮架的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之间。
进一步地,驱动柄的上端设有连接座,其与第二伞形齿轮的下端面周缘固定连接,齿轮支架的第二连接部延伸进入第二伞形齿轮的中心孔并卡接于第二伞形齿轮的下端面。
进一步地,撞针的扳机配合部为设在预定位置的插孔,插孔的直径适于让扳机的撞针配合部插入。
进一步地,冲压枪还包括撞针支架,该撞针支架进一步包括:连接部,螺纹连接于齿轮支架的前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反端;第二穿孔,与前述第一穿孔同直线延伸,用于穿设撞针;扳机安装孔,从第二穿孔向下延伸,并且上部具有扩大段,其中设有第二弹簧。另外,撞针的扳机配合部为环形槽,扳机的撞针配合部为止挡针,止挡针的下端设有凸环,第二弹簧支撑凸环的下端面。
进一步地,该冲压枪还可以包括扳机销,其穿设于扳机的处于撞针支架内的预定位置,并且可以随扳机在撞针支架的扳机安装孔内旋转,在扳机安装孔内的对应位置具有止挡部,使得当扳机销处于预定的旋转位时,可以被撞针支架支持,而当扳机销处于其他旋转位时,不受撞针支架的止挡。
进一步地,撞针的外端设有第一拉环,而扳机的击发部为第二拉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3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