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2380.0 | 申请日: | 2011-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5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干荷电铅酸 蓄电池 加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主要用于给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属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的一个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对干荷电铅酸蓄电池的加酸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方式是使用如图1所示的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和如图2、图3所示的连体酸壶3’而对干荷电铅酸蓄电池进行加酸,在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上设计有加液导入口1’和导液柱2’,该电池盖配以连体酸壶3’一起使用,通过连体酸壶3’将酸液添加到电池盖的加液导入口1’中,酸液通过电池盖中的导液柱2’而流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上述这种加酸方式的缺点是:铅酸蓄电池电池盖模具的结构非常复杂,配合面多,生产出的电池盖毛刺较多,从而影响加酸操作,同时也会影响加酸后的密封效果,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酸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该类电池盖的结构较为复杂,而电池盖上的空间有限,导致电池盖的局部强度偏弱,电池盖上的排气通道容易堵塞,加酸时电池盖的局部易断裂,出现加酸中断或者加酸困难的现象,从而给使用带来较大的不便。
第二种方式是不在电池盖上设计导液结构,而是使用如图4所示的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和如图5所示的单体酸壶4’而对干荷电铅酸蓄电池进行加酸,在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上设置有一个加液通孔5’,当需要对干荷电铅酸蓄电池进行加酸时,单体酸壶4’通过电池盖上的加液通孔5’直接将酸液加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上述这种加酸方式的缺点是:在进行加酸过程中要不停的用手挤压单体酸壶4’,否则单体酸壶4’中的酸液不会流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而且加酸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加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的酸量,导致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每单格的酸量不一致,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此外,在采用该种加酸方式进行加酸时,加酸过程中容易将酸液溅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加完酸完毕后,单体酸壶4’中往往还会剩余一定量的酸液,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加酸过程快捷、方便、环保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适用面广,加酸过程快捷、方便、环保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的特点在于:包括数个加酸斛单体,所述每个加酸斛单体均包括漏斗本体、左滑轨、右滑轨、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所述漏斗本体中设置有导液柱,所述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排气槽,该导液柱的上端为尖角结构,所述左滑轨和左限位凸台均固定在漏斗本体的左侧,该左滑轨向左限位凸台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右滑轨和右限位凸台均固定在漏斗本体的右侧,该右滑轨向右限位凸台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左滑轨和右滑轨上分别设置有左滑槽和右滑槽,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相互平行,该左滑槽和右滑槽分别与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相匹配;所述数个加酸斛单体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条状结构的加酸斛,该加酸斛中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中。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末端加酸斛单体,所述末端加酸斛单体包括末端漏斗本体、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所述末端漏斗本体中设置有末端导液柱,所述末端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末端排气槽,该末端导液柱的上端为尖角结构,所述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固定在末端漏斗本体的左侧和右侧,该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与加酸斛单体中的左滑槽和右滑槽相匹配;所述末端加酸斛单体中的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连接在加酸斛中最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本体中设置有数根加强筋,该加强筋与导液柱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定位台。
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本体为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2-4条排气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中均设置有卡齿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末端漏斗本体中设置有数根末端加强筋,该末端加强筋与末端导液柱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末端漏斗本体的下部设置有末端定位台。
本实用新型所述末端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2-4条末端排气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2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