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虚焊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1873.2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9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红;王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广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仪器,尤其为一种LED虚焊检测仪。
背景技术
LED封装过程中,有一道重要工序,利用超生波焊接把LED芯片和支架用金线连接起来。超声波功率的的大小、焊接时间的长短、焊盘的洁净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焊接质量,甚至造成虚焊。虚焊的不良后果是,在LED发光过程中,会造成时亮时灭、使发光变得不连续和不可靠。受技术限制,目前尚未有专门用于检测LED是否虚焊的仪器,难以保证LED封装、焊接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易的LED虚焊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LED虚焊检测仪,由脉冲发生单元、第一脉冲计数单元与第二脉冲计数单元构成;
所述的第一脉冲计数单元为一个射极跟随器电路,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即三极管基极与脉冲发生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回路上设有标准LED发光管及计数器,计数器可记录标准LED发光管的亮灭次数即流过标准LED发光管的脉冲个数;
所述的第二脉冲计数单元为一个射极跟随器电路,其构成与第一脉冲计数单元的构成一致,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与脉冲发生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回路上设有被测LED发光管及计数器,计数器可记录被测LED发光管的亮灭次数;
当脉冲发生单元工作一定时间后,对比两个计数器的数值,如果数值一致,说明被测LED发光管不存在虚焊,如果第二脉冲计数单元的计数器读数小于第一脉冲计数单元的计数器读数,则说明被测LED发光管存在虚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能够有效检测LED发光二极管是否虚焊,克服了以往LED发光二极管无法检测是否虚焊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图中,1、脉冲发生单元,2、第一脉冲计数单元,3、第二脉冲计数单元,R1、R2、R3、R4、R6、R7、电阻,C1、C2、电容,D1、D2、二极管,T1、T2、T3、T4、三极管,FG1、标准LED发光管,FG2、被测LED发光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脉冲发生单元1可为一个由电阻R1、R2、R3、R4、电容C1、C2、三极管T1、T2组成的集基藕合多谐振荡器,电阻R1、R2连接电源V0,为防止三极管T1、T2同时处于饱和状态引起电路停振,所述多谐振荡器的基极电阻R2、R3分别与三极管T1集电极、三极管T2集电极连接之前,设置了二极管D1、D2;假如三极管T1、T2同时处于饱和,则A1、A2点都接近零电位,由于A点对于三极管T1、T2的集电极各接一个二极管,所以A点也应该接近零电位;而如果A点是零电位,则流过R2、R3的电流也都没有,这样也就否定了T1、T2都稳定地处于饱和状态的可能性,从而说明了这种电路不会因过饱和而不振荡。
第一脉冲计数单元2由三极管T3、标准LED发光管FG1、电阻R6构成的射极跟随器电路,多谐振荡器输出的脉冲,使A2点的电位按脉冲的节奏,呈现规律性的高低变化;A2点高电位时,标准LED发光管FG1被点亮;A2点低电位时,发光管FG1熄灭。多谐振荡器每输出一个脉冲标准LED发光管FG1就亮灭一次,计数器一跟着做累加一;因为LED发光管FG1是确认无虚焊的发光管,所以计数器一记录的数值是真实可靠的脉冲个数。
第二脉冲计数单元3由三极管T4、被测LED发光管FG2、电阻R7组成射极跟随器电路。与第一脉冲计数单元2同理,多谐振荡器输出的脉冲,使A2点的电位按脉冲的节奏,呈现规律性的高低变化;A2点高电位时,如果被测LED发光管FG2完好,则被测LED发光管FG2被点亮,A2点低电位时,被测LED发光管FG2熄灭。多谐振荡器每输出一个脉冲发光管FG2就亮灭一次,计数器二跟着做累加一;所以计数器二所累计的数是FG2的发光次数。
当多谐振荡器工作一定时间后,如果计数器一与计数器二数值一致,说明被测LED发光管FG2不存在虚焊;如果计数器二数值小于计数器一,说明FG2存在虚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广,未经李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18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