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肢外翻扶正锻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1185.6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0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刚;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新刚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肢 外翻 扶正 锻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下肢外翻扶正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患有中风病的病人,往往会出现左下肢或右下肢外翻,医治不及时,易造成髋关节脱位,出现下肢外撇。目前医治除医药治疗外,还需要用扶正器具进行纠正,现纠正的方法,轻者用枕头在床上倚住,重者用绳子捆住,上述纠正方法,现虽普遍推广应用,但也存有以下不足:一是前者固定不牢,下肢难以形成一个良肢状态,治疗效果差;二是后者易勒伤下肢,给病人带来痛苦;三是上述纠正方法,都没有使患下肢进行上下活动锻炼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可靠,减轻病人痛苦,能使患下肢锻炼,提高治疗效果的下肢外翻扶正锻炼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下肢外翻扶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扶正槽、海绵层、皮革、下肢固定板、绵垫、调节螺栓、手摇升降机构、底板构成,在扶正槽的内一侧和底部粘贴上海绵层,用皮革进行包装,另一侧设下肢固定板,下肢固定板上设海绵垫,调节螺栓通过扶正槽与下肢固定板连接,手摇升降机构的内管上端连接在扶正槽的底部中间,外管与底板相接。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手摇升降机构,由内管、外管、齿轮箱、齿轮、齿条、齿轮轴、手摇把构成,内管的下端伸入外管内,齿轮箱固定在外管的上端,齿轮轴一端通过齿轮箱安装齿轮,另一端设手摇把,齿轮箱内的齿轮与固定在内管上的齿条啮合。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病人将足和患下肢放置在扶正槽内,旋转调节螺栓,使下肢固定板将足和下肢固牢,使病人下肢形成一个良肢状态,扶正槽内设海绵层,下肢固定板上设绵垫,病人感到舒适、无痛苦,当病人患下肢需要进行上下活动锻炼时,顺时针方向摇动手摇把,扶正槽上行,逆时针方向摇动手摇把,扶正槽下行,扶正槽上下运动,使病人患下肢增进血液循环,消除关节僵硬,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固定可靠,减轻病人痛苦,能使患下肢锻炼,提高治疗效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局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下肢外翻扶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扶正槽1、海绵层2、皮革3、下肢固定板4、绵垫5、调节螺栓6、手摇升降机构7、底板8构成,在扶正槽1的内一侧和底部粘贴上海绵层2,用皮革3进行包装,另一侧设下肢固定板4,下肢固定板4上设海绵垫5,调节螺栓6通过扶正槽1与下肢固定板4连接,手摇升降机构7的内管7a上端连接在扶正槽1的底部中间,外管7b与底板8相接。所述的手摇升降机构7,由内管7a、外管7b、齿轮箱7c、齿轮7d、齿条7e、齿轮轴7f、手摇把7g构成,内管7a的下端伸入外管7b内,齿轮箱7c固定在外管7b的上端,齿轮轴7f一端通过齿轮箱7c安装齿轮7d,另一端设手摇把7g,齿轮箱7c内的齿轮7d与固定在内管7a上的齿条7e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新刚,未经高新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11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安装在ICU多功能床上的骨牵引架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自动控制的静音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