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矿井降温用井下融冰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0963.X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3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亓玉栋;程卫民;陈连军;王刚;潘刚;周刚;张睿;聂文;姚玉静;于岩斌;张佳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矿井 降温 井下 融冰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中的融冰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矿井降温用井下融冰池。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和采掘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温矿井的数量日益增加,热害程度也日趋严重。近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已有140多对以上的矿井出现了高温热害问题,其中采掘工作面风温超过30℃的矿井已达60余对。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许多矿区相继进入深部开采,煤矿的平均采深已经从50年代的200~300m发展到现在的700~800m,平均每年递增10m左右,千米竖井和深近千米的矿井已经出现。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工作面装机容量的增大,围岩散热、机电设备散热、采落煤炭的散热等将进一步增大,使高温热害问题更加突出。高温热害已成为与瓦斯、矿尘、水、火并列的重大自然灾害,受到了国内外采矿界的普遍关注,更是我国煤矿深部开采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治理深井热害,国内外普遍采用机械制冷的降温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在吸收国外矿井降温技术的基础上,我国部分高温矿井采用了冰制冷降温系统。该系统与传统的水制冷系统相比有以下优点:冰输冷降温系统采用液固相变,输冷能力提高,向井下输送同样的冷量时,可用较小的管径,管材省;冰水混合介质温度低、供水量减少、水泵功率以及空冷器尺寸等可以相应减小;不需要高压换热装置,系统简单,操作维护费用低;水结成冰的去盐作用,可改善井下供水系统的水质,有利于减少管道内壁的积垢和提高换热效果;制冷设备安设在地面,电气设备无需防暴,同时也免除了井下制冷设备及其动力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减少井下的冷负荷。采用冰制冷降温技术目前其技术难点之一是冰的融化问题。
2004年1月19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420002465.2)中提出了一种矿井冰冷降温系统中的井下融冰池,该装置由钢板焊接制成,包括融冰室和冷水室两部分,较好的利用工作面回水实现井下的融冰。但该装置却存在不能解决融冰池的水量平衡,易于发生溢流,且溢流水量为冰水,排出冷水的水量及冷量损失较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矿井降温用井下融冰池。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矿井降温用井下融冰池,包括融冰室与冷水室,在融冰室与冷水室之间设置有滤网,所述融冰池还包括一回水室,所述回水室与融冰室之间设置有分隔体,在分隔体的底部设置一孔口,所述融冰室连通输冰管路,所述回水室分别连通回水管路与溢流管路,所述冷水室连通出水管路。
上述分隔体为墙体或板体,上述孔口开设在墙体或板体的底部中间位置处。
上述孔口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上述融冰池的整体为封闭长方体结构,上述融冰池的底面与四个侧面为钢板焊接制成的或为建筑材料构筑制成的,并在其表面均敷设保温材料层,上述融冰池的顶面为保温盖板。
上述保温盖板在对应冷水室、融冰室及回水室的位置处均开设维修检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当输冰管路输送碎冰块融化后的水量与经回水管路流入回水室的水量之和超过出水管路出水量时,多余水量由回水室上设置的溢流管路排出,溢流水量为相对温度较高的回水,有效避免了冰水的溢流与冷量的损失,进而降低了出水水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09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式全自动巷道洒水冲尘车
- 下一篇:一种复合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