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闸控型城市雨洪调控及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20735.2 | 申请日: | 2011-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7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 发明(设计)人: | 严军;梁标;葛高岭;王其松;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军;梁标;葛高岭 |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3B3/02;E03B1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1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闸控型 城市 调控 利用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工程措施与城市生态的有机结合,广泛适用于城市雨水调控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应包括以下方式,即雨水渗透、拦蓄利用、调控排放及地下水回灌等。
雨水渗透常用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有下凹式绿地、渗透性铺装地面和诸如渗沟、渗井等的增渗设施;拦蓄利用的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蓄水及城市屋顶集水等;调控排放系统在雨洪水量超出城市雨洪收集设施的储存能力时,安全、稳定的把多余雨水排放到下游管道中;地下水回灌则是补给城市地下水,防止地基沉降及恢复天然水循环的有效措施。
雨水渗透可减小雨洪径流,蓄滞洪水,但超出蓄滞范围的水往往不能及时利用和排放;拦蓄利用仅为局部拦蓄,未成系统。而调控排放和地下水回灌则是排放雨洪资源,不涉及利用。
这些措施虽然对雨洪灾害的防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未成系统,不能有效地调控和利用雨洪。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雨洪利用与防治技术的不足,解决城市雨洪致灾与城市缺水的矛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套城市雨洪利用及调控系统,可在兼顾城市景观及绿化效应的同时,减缓雨洪灾害、利用于洪资源,且运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蓄水池、人工湖、人工湿地、人造假山及人工环渠,由渠道及压力管道连接,并通过出水渠与城市外泄洪区、市郊水库及自然河流相通。
蓄水池口小腹大,利用闸门调控,并通过水泵和压力管道与人工环渠连通。
人工湖位于城市最低处,面积最大,沿人工湖周围建立成人工湿地。
人造假山山顶有山顶水池,山顶水池由水泵提供动力,通过压力管道与人工湖及人工环渠连通。
人工环渠与蓄水池、人工湖及出水渠相通处均设闸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地下蓄水池占地面积小,容量大,为城市节省宝贵空间,并于城市自身低洼易积水处修建蓄水池,加速雨水汇流;2.蓄水池由渠系和管道连接,再通过闸门调控,可使所有蓄水池形成整体,防治局部泛滥成灾;3.渠系、人工湖、和人造假山在兼顾景观效应的同时也可自然净化水流,供城市使用;4.人工湿地过滤净化入湖水质的同时也可起到滞留雨洪的作用;5.整个人工调蓄过程只需调节闸门及水泵,方便简单,管理成本低;6.超出储蓄能力的水可以及时排出城市,保障城市安全;7.工程可分期进行,逐步加强储蓄能力,施工不影响整体系统运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机构示意图
图2为蓄水池及闸门剖面图
图中:1、2、3、4.蓄水池 5.人工湖 6、7、8、9.蓄水池闸门及水泵 10.人工湖闸门11.出水渠闸门 12.人工环渠 13.人造湿地 14.压力钢管 15.人造假山 16.山顶水池17.自来水厂 18.出水渠 19.支撑 20.涵洞 21.水泵 22.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蓄水池1、2、3、4口小腹大,均建在城市低洼易积水处,内设支撑19,通过压力管道与人工环渠12相通,相通处设闸门,水泵21与软管22经过上口连接蓄水池底及人工环渠12,人工湖5为城市最低处,面积最大,它们及山顶水池16的高程排列次序为山顶水池16>蓄水池1>蓄水池2>蓄水池3>蓄水池4>人工湖5。蓄水池1、2、3、4及人工湖5均设置警戒水位标志,警戒水位低于其最大蓄水值。人工环渠12尽量沿地势较低处修建。人工湖闸门10所在位置为人工渠最低点。压力管道14与人工环渠12交汇处为人工环渠最高点。蓄水池1、2、3、4及人工湖5、人工环渠12、压力管道14、出水渠18的规模及警戒水位高程均根据城市常年暴雨强度确定。人造假山15建造土方由蓄水池1、2、3、4及人工湖5挖方提供。18与城市外泄洪区、市郊水库、自然河流连通。
1.正常时期:关闭蓄水池闸门及水泵6、7、8、9及出水闸门11,使渠道的水流不会流入蓄水池1、2、3、4及出水渠18,水流在人工环渠12里流动至最低点人工湖闸门10处后,经过人工湿地13过滤、净化流入人工湖5,人工湖5中的水由水泵经压力管道抽入山顶水池16,再由压力管道14送入人工环渠12形成循环。人工湖5中水可供工业使用或送至自来水厂17再次净化供生活用水。人工湖5及人工环渠12水量不足时由蓄水池1、2、3、4经水泵提供。
2.暴雨时期:根据暴雨预报分析计算来水量,依据水量提前使蓄水池1、2、3、4及人工湖5排放部分或者排空,由出水渠18排出城市。暴雨来临时,先关闭出水渠闸门11,开启剩余所有闸门,使渠道和蓄水池1、2、3、4及人工湖5开始集水、蓄水。当蓄水池及人工湖水位高出自身警戒水位时,可关闭该蓄水池或闸门,并可以适当向人工环渠12中抽水,直至所有蓄水池及人工湖达到警戒水位时,开启出水渠闸门11,向城外泄洪区及水库和自然河流排水。暴雨过后重复正常时期运作。在多暴雨季节应优先消耗积蓄雨水,以便迎接下次暴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军;梁标;葛高岭,未经严军;梁标;葛高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0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压印方法
- 下一篇:防尘180度全息投影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