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水头水下悬浮漂移封堵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0097.4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3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常满祥;李正国;孙卫革;张建江;张松江;罗维成;汤晓辉;杨超;唐云;余伦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 |
地址: | 10012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头 水下 悬浮 漂移 封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利水电行业,涉及一种在水电站构筑物或水利设施受到破环出现泄漏或管涌的情况下,采用高水头水下悬浮漂移法封堵施工的封堵器。
背景技术
由于意外事故造成水电站构筑物或一些水利设施破环,出现泄漏或管涌,当施工人员能到达事故的竖直正上方时,采取抛物的方法,使抛物直接落在泄流口或管涌口处,抛物对泄漏或管涌处实施有效的封堵。
在水电站或一些水利设施中,设置一些钢筋混凝土或金属结构类型的构筑物,其泄漏或管涌的部位往往在构筑物下部,对于裸露的泄漏口,堵漏处理可以采取直接抛物的方法解决,但在高水头构筑物下的泄漏口,抛物受到构筑物的阻挡不能直接落在泄流或管涌口处,无法完成有效的封堵。
使用高水头水下悬浮漂移封堵器,能解决构筑物下部的泄漏或管涌,又能保证施工安全。封堵器置于构筑物(泄漏或管涌处)的上游,沉入水中,然后借助泄漏或管涌处上游水的流速,封堵器漂移到泄漏或管涌处进行封堵,解决了泄漏或管涌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高水头水下悬浮漂移封堵器,包括位于中间的封堵器筒节,封堵器筒节支撑板置于封堵器筒节内,用于支撑封堵器筒节,筒节支撑板与封堵器筒节的连接接缝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封堵器端板分别焊接于封堵器筒节的两端;每个封堵器端板的一侧外周上间隔焊接有多根导向椎体支撑圆钢的一端,导向椎体支撑圆钢的另一端焊接在吊环座板一侧的外周边上,吊环座板的另一侧中部焊接有吊环;两道止水钢板沿环向焊接在筒节的外壁上,两道止水钢板之间布置有加筋板,止水橡胶粘贴在一道止水钢板的外侧并与止水钢板等高。导向椎体支撑圆钢之间设有导向椎体盖板。封堵器筒节用卷板机卷制。
附图说明
图1:高水头水下悬浮漂移法封堵施工的封堵器图;
图2:图1的A-A剖面;
图3:图1的B-B剖面;
图4:图1的C-C剖面。
其中,1吊环,2吊环座板,3导向椎体支撑圆钢,4导向椎体盖板,5封堵器端板,6封堵器筒节,7封堵器筒节支撑板,8止水橡胶,9止水钢板,10加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1)封堵器的模拟实验:根据泄漏或管涌位置的水头和构筑物的上游端距泄漏或管涌处的距离进行缩小比例的模拟试验,模拟试验的物质采取悬浮物,封堵器的形状与泄漏或管涌孔口接近。
(2)封堵器设计:封堵器与泄漏或管涌孔口接触后具备止水功能;封堵器与泄漏或管涌处接触瞬间有较大的冲击力,封堵器具备抗冲击的功能;所以封堵器制成钢结构件,制作成后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封堵器在水下属负压的压力容器,在水下能承载负压。
(3)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圆形泄流口或管涌口为例:根据洞穴的直径,封堵器筒节6外径略小于洞穴的直径;封堵器筒节6用卷板机卷制,封堵器筒节支撑板7置于封堵器筒节6内,用于支撑封堵器筒节,封堵器筒节支撑板7与封堵器筒节6的连接接缝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封堵器端板5分别焊接于封堵器筒节6的两端;每个封堵器端板的一侧外周上间隔焊接有多根导向椎体支撑圆钢3的一端,导向椎体支撑圆钢3的另一端焊接在吊环座板2一侧的外周边上,吊环座板2的另一侧中部焊接有吊环1;两道止水钢板9沿环向焊接在封堵器筒节6的外壁上,两道止水钢板9之间布置有加筋板10,止水橡胶8粘贴在一道止水钢板9的外侧并与止水钢板9等高。根据封堵器部件的容积和重量选择导向椎体盖板4的厚度,选择塞焊的形式与导向椎体支撑圆钢焊接。
(4)悬浮试验:将封堵器置于水溶液中,观察封堵器的漂、悬、沉的状态和两端椎体的水平情况。
首次放入时最好处于漂浮,观察其两端头的水平情况,两端高的一侧加配重,配重的大小和位置符合水面上的体积差的要求。接近悬浮状态时在高的一侧用添加焊条的熔敷金属的方式。
首次放入时如处于沉淀,使用切割孔的方式减轻配重,使其漂浮。
悬浮试验后,封堵器的下水封堵时对封堵器进行保护,防止磕碰造成体积的改变,而影响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0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挖斗支耳组件底板插入式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主缆索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