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19989.2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4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何彦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V23/06;F21V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发光装置,尤指一种可提高电气安全性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先前公开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号为TWI244776的“发光装置”,其揭示包括:两个以上具有发光二极管基座、金属散热板以及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的发光二极管模组,其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具有两个以上电气连接端;该发光二极管基座承载该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该发光二极管基座表面设有两个以上对应电气连接于这些电气连接端的电气接点;该金属散热板与该发光二极管基座相连接,用以移除该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所产生的热能;定位单元,其包括:具有两个以上贯孔的定位板,且这些贯孔贯穿该定位单元并容置该发光二极管模组;以及散热单元,其与这些发光二极管模组的各该金属散热板接触,用以将这些金属散热板所具有的热能移除。其中该定位单元更包括具有电路图案的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并夹置于该定位板与散热单元之间,当这些发光二极管模组容置于这些贯孔后,该电路图样与位于这些发光二极管基座的电气接点电气连接。
上述公开技术,是运用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模组予以整合,但必须被集中安装在同一片印刷电路板,以组构成发光装置,前述同类发光装置和发光装置之间没有办法进行串连运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技术主要针对发光装置可经由两个以上光学模组连接成至少一排以上,再配接电源供应器以提升其电气安全性,据此,该串接成排的两个以上光学模组便可一一被分散安装于各预定处,并且集中由电源供应器进行供电控制,以达到电气安全性高的技术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两个以上光学模组连接成至少一排以上、且具有电气安全性的发光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两个以上光学模组,,该光学模组内部设有电路层,该电路层设有一组电性输入端、一组电性输出端和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该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组成电性串联形态,而所述电性输入端和电性输出端均包含有一正极接口和一负极接口,所述正极接口与所述负极接口外接有连接元件;据此,每一光学模组的正极接口经由连接元件承接于另一光学模组的正极接口或电源正极接口,而该每一光学模组的负极接口同样经连接元件承接于所述另一光学模组的负极接口或电源正极接口,形成光学模组和光学模组之间经由外部进行电性连接,所述光学模组之间形成一种并联电路的低电压回路。
所述连接元件为电线或端子台。
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电源供应器,可供两个以上连接成排的光学模组前端进行电性连接,以供应所有模组的电力,所述电源供应器设有供接设电源的交流输入端和供所述光学模组连接的直流输出端。
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作为安装桥接之用的集线器,其设于电源供应器与两个以上光学模组之间。
该集线器一端设有接头,供电源供应器进行电气连接,另一端自接头分接成并联电路的两组以上接口,该接口供两个以上串接成排的光学模组再分隔成两排以上成串的光学模组进行承接,于每一接口前端均设有电流保险丝,以提升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其可将内部设有发光二极管的两个以上光学模组由外部以电线或端子台接合方式予以快速串接成至少一排以上,每一光学模组在内部电路层均设有电流异常时自动切断电路的电流保险丝,并且使串接成排的两个以上光学模组的模组之间构成并联电路,形成一种低电压回路,进而达到电气安全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示意图之二;
图3为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内部电路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两发光装置间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两个以上发光装置串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连接电源供应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配合集线器和电源供应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集线器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光学模组 10 电路层 11 电性输入端 12
正极接口 121 负极接口 122 电性输出端 13
正极接口 131 负极接口 132 发光二极管 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9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