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智能电缆放线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19568.X | 申请日: | 2011-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4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鑫;鲁武斌;陈兆利;吕庆国;乔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06 | 分类号: | H02G1/06;B65H49/20;B65H49/32 |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陈冰 |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智能 电缆 放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放线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发展,城农网改造工程中,配电网络中的电缆使用量持续增加,但电缆的敷设和施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国内的现有产品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电缆运抵施工现场后,使用吊车起吊方式进行电缆敷设,且敷设时候,电缆扭矩很大,必须人工进行破劲。
2、现有的电缆放线车,体积过大,不易进行携带受施工环境和电缆型号影响很大,不能充分利用其功能,且不能根据现场敷设情况进行敷设速度调整,来适应各种情况下的电缆沟(隧道、穿管)。
3、现有电缆放线车无法进行对敷设的电缆进行统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电缆放线车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智能电缆放线车,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该放线车包括左支架、右支架、实心铁柱、活动横梁和固定横梁,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由前槽钢支柱和后槽钢支柱固定连接而成,活动横梁为左右对应的两个,它们的前后端分别设于前槽钢支柱和后槽钢支柱相对应的凹槽内,每个活动横梁的正下方设有千斤顶,每个千斤顶可顶着对应的活动横梁向上移动,每个活动横梁的顶面上固定有U型弯头,实心铁柱横担在两个U型弯头上,实心铁柱的左端固定有转动轴承,固定横梁的前后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架的前槽钢支柱和后槽钢支柱的外侧壁上,固定横梁上设有电动机、控制器和计数器,控制器分别连接电动机和计数器,电动机通过皮带连接转动轴承。
该放线车使用电动液压千斤顶,用于升起敷设电缆。在电缆盘中心穿入实心铁柱,作为敷设电缆的水平支撑杠杆及传动轴。在电机的控制回路中,装设智能调速器,用于控制敷设速度,利用计数器和电缆盘的型号统计敷设长度。各部件可以分拆携带,使用时组装在一起,占地面积小,携带方便。
该放线车适用于在任何形式的电缆桥架、沟道及电缆排管内,敷设各种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工敷设电缆的现象,可节约大量劳动力,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安全,在各种规格的电缆集中大批量敷设时,不会造成电缆绝缘损伤。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灵活、携带方便、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可作为大中型电缆的现场敷设安装,电力,石油,化工,工业新建,扩建电厂,变电站及城网改造敷设电缆的理想机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左支架1和右支架12分别由前槽钢支柱13和后槽钢支柱14固定连接而成,活动横梁10为左右对应的两个,它们的前后端分别设于前槽钢支柱13和后槽钢支柱14相对应的凹槽内,千斤顶8也为两个,位于对应活动横梁10的正下方,每个活动横梁10的顶面上焊接U型弯头9,实心铁柱2横担在两个U型弯头9上,实心铁柱2的左端固定有转动轴承3,固定横梁11的前后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架1的前槽钢支柱13和后槽钢支柱14的外侧壁上,固定横梁11上固定电动机4、控制器5和计数器15,控制器5分别连接电动机4和计数器15,电动机4通过皮带6连接转动轴承3。
当使用该放线车时,将准备释放的电缆盘7中心插入实心铁柱2,用卡扣器将电缆盘7和实心铁柱2固定一体,在电缆盘7的左右两侧固定好左支架1和右支架12,在活动横梁10的正下方固定好电动液压千斤顶8,通过千斤顶8顶起活动横梁10,使实心铁柱2横担在U型弯头9内,就可升起电缆盘7用来敷设电缆。然后把皮带6套在电动机4的转轴和转动轴承3上,通过电动机4的转动将转矩传递给转动轴承3,使其带动实心铁柱2和电缆盘7转动。利用控制器5控制电动机4的转速,进而控制敷设速度,利用控制器5控制计数器15测量敷设电缆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泰安供电公司,未经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泰安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95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