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助行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19321.8 | 申请日: | 2011-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6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骨伤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助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医疗过程中辅助病弱者行走的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式助行器。
背景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在脊柱疾病及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为了避免因卧床而造成的并发症,需要下地行走进行恢复性活动。患者在行走过程中因腰部或下肢无力、麻木、疼痛,或者不能承受身体重量失衡而摔倒,行动十分不便,通常通过辅助工具的支撑作用,使其行动方便。现有的辅助工具主要采用助行器,传统的助行器结构,一般包括有架体,架体设置有前架、及其左右两侧的侧架,前架与两侧侧架之间为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助行器因各部分结构之间固定连接,且不可调节,虽然在患者步态行走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由于患者的身高不同,同一助行器不能满足不同患者对助行器要求的使用;同时,在助行器使用过程中,采用手扶的方式,着力点为双手,存在上肢骨折的患者不能早期使用助行器的缺陷,且身体所承受的重力主要集中在腰部和髋关节、以及双手,患者胸腰部及下肢的负荷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医疗过程中进行手术后恢复性活动时,使用的辅助工具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舒适、且高度可调、可动态移动、转向灵活的可调式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式助行器,该助行器包括底托和安装在底托上的支架,支架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内套管套装在外套管内,并通过调节阀与外套管活动连接,外套管安装在底托上;内套管的顶部设置有托臂装置,该托臂装置为一个手臂弓形托,手臂弓形托上设置有手柄;
优选的是,所述的底托设置为“U”型,底托的底部设置有车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外套管直接焊接在底托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外套管通过螺栓固接在底托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高度可调节,可动态移动,转向灵活。由于人在直立行走时,身体所承受的重力主要集中在腰部和髋关节,而使用该助行器辅助行走时,身体重心被转移到支撑双上肢的手臂弓形托上,故大大减少了脊柱和髋关节的承受重量,减轻患者胸腰部及下肢的负荷,这样就达到了某些疾病对于力学要求的特殊性,增强了患者步态行走时的安全性和平衡性,克服了患者在行走过程中因腰部或下肢无力、麻木、疼痛,或不能承受身体重量失衡而摔倒的缺点;经常使用该助行器进行步态行走康复锻炼,可以增强全身肌群的肌力,尤其是双上肢。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各种脊柱疾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早期下地行走锻炼、各种疾病造成的下肢行走不便,如偏瘫,多用在室内或平坦的地面上行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式助行器,该助行器包括底托1和安装在底托1上的支架,支架包括外套管2和内套管3,内套管3套装在外套管2内,并通过调节阀4与外套管2活动连接,外套管2直接焊接在底托1上;内套管3的顶部设置有托臂装置,该托臂装置为一个手臂弓形托5,手臂弓形托5上设置有手柄6;底托1设置为“U”型,底托1的底部设置有车轮7。
使用时,根据个人身高调节内套管的长度,使双上臂在手臂弓形托上,双手握住手柄,身体微向前倾,推动助行器向前行走。
具体实施方式二: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二中,外套管2通过螺栓固接在底托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骨伤科医院,未经青岛市骨伤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9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艾灸器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颈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