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管可退式捞矛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7163.2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8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管锡斌;崔桂胜;王磊;琚政;冯永安;刘蓉蓉;袁飞;胡浩林;李石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石垒 |
主分类号: | E21B31/20 | 分类号: | E21B31/2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管可退式捞矛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下打捞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引管可退式捞矛。
二、背景技术:
在石油作业现场施工时,有时会发生油管落井、遇卡的工程事故,需要进行打捞施工。如果井下落物鱼顶为油管接箍,根据井下情况将选择打捞工具进行打捞作业。可退式捞矛是一种有效打捞工具,通常在5寸半套管中,以上方法比较容易实施,但到了大直径的套管中如7寸、9寸半与5寸半的组合套管里,油管落物这时有可能没落入5寸半的小套管中,只是斜立在组合套管连接的悬挂器处,在大套管内不居中,这样只下可退式捞矛,根本无法捞获,必须重新起出更换打捞工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延长了施工周期,也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和资金的投入。如果强行打捞,捞矛杆缠绕在落物外面,未进入落物内腔,有可能使事故复杂化,甚至使整口井可能造成报废,经济损失将无法想象,社会负面影响严重。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引管可退式捞矛,打捞落物的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生产成本。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是由矛杆、接箍、引管捞筒组成,矛杆固定在接箍上,接箍的端部固定引管捞筒,所述的矛杆的外围设有卡瓦牙,矛杆的端部为椎体结构,所述的引管捞筒的端部设有引鞋,引鞋表面为钨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研制使用这种引管可退式捞矛,避免了因油管落物斜立在组合套管连接的悬挂器处不居中,造成的打捞无功作业和工程质量事故,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作业周期,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施工质量,同时节约了成本,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可退式捞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引管捞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引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矛杆1、接箍2、引管捞筒4组成,矛杆1固定在接箍2上,接箍2的端部固定引管捞筒4,所述的矛杆1的外围设有卡瓦牙3,矛杆1的端部为椎体结构,所述的引管捞筒4的端部设有引鞋5。矛杆外径58mm,长0.6m;矛杆上装有的卡瓦牙,适用打捞物体的直径范围是62-64mm,可承受150kN的拉力,接箍长0.3m,用来连接钻柱下入井内;引管捞筒外径152mm,内径140mm,壁厚6mm,总长0.8m。将普通的捞筒,前头进行处理,切出长2cm斜面,斜面的斜角是30°,并在斜面上镀上钨钢材料加大工具硬度。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很方便的连接钻柱,当现场遇到打捞2寸半油管,落物又在大直径与小直径的组合套管里,油管落物这时很可能没落入5寸半的小套管中,只是斜立在组合套管连接的悬挂器处,并在大套管内不居中,这时可使用引管可退式捞矛。将其通过钻柱下入井中,探着鱼顶后,朝钻柱紧扣的方向旋转钻柱缓慢下放,将落物引入工具内,加压10-20kN后试提,如果上提负荷增加,说明已捞获。若无显示,再下放探鱼顶,朝钻柱紧扣的方向旋转钻柱缓慢下放,发现落物已引入工具内后,反转钻柱2-3圈捕抓落鱼,下放加压10-20kN,停止下放,试提打捞。发现捞获便可以直接起钻,打捞成功。在现场使用引管可退式捞矛后,打捞成功率由40%提高到了80%,同时避免了捞矛杆缠绕在落物外面,未进入落物内腔造成的工程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石垒,未经李石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71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