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客车的电机吸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16034.1 | 申请日: | 201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7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邓平;万昶;张智勇;杨清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客车 电机 吸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电动客车的电机吸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无污染、低排放的电动客车的推广应用,维护了国家能源安全,减轻了汽车排放污染,保障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但电动客车在运行过程中,电动机运转会产生一种低频噪音,这种噪音对乘客的听觉、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都是有危害的,只有消除了这种噪音污染,才能使电动客车真正成为无污染的交通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消音效果良好的电动客车的电机吸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客车的电机吸音装置,在车厢(1)尾端的底部装有电动机(2),其关键在于:在所述电动机(2)的上方设有吸音罩(3),该吸音罩(3)与车厢或车架相固定,并且吸音罩(3)将所述电动机(2)罩入其中。
本实用新型在电动机的外围安装吸音罩,该吸音罩尽可能多地将电动机包围,使电动机与车厢隔开,吸音罩起阻隔、消音的作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消音效果,从而有效降低了电动客车的车内噪音,消除了噪音污染对车内乘客的危害。
所述吸音罩(3)为拱弧形或矩形,并通过螺栓与车厢(1)固定连接。以上结构一方面造型简单、易于加工及装配;另一方面,吸音罩安装牢固,检修方便、快捷。
所述吸音罩(3)为三层复合结构,最外层为隔音挡板(3a),中间层为吸音海绵或阻尼反射层(3b),最内层为消音护网(3c)。三层不同的消音材料巧妙组合构成吸音罩,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消音的效果,而且牢靠性好,不会在车辆运行中出现变形或脱落现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三层消音材料的巧妙组合,形成三级消音结构,有效降低了电动客车的车内噪声,提高了车辆运行的舒适性,具有设计巧妙、安装容易、安全可靠、检修方便等特点,既可以用于纯电动公交客车上,也可以用于油/电或气/电混合动力客车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车厢1、电动机2和吸音罩3构成,其中车厢1固定于电动客车的底盘上,在车厢1尾端的底部装有电动机2。所述车厢1、电动机2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所述电动机2的上方设有吸音罩3,该吸音罩3为拱弧形,吸音罩3将电动机2罩入其中,并尽可能多地将电动机2包围,使电动机2与车厢1分隔开。所述吸音罩3为三层复合结构,最外层为隔音挡板3a,中间层为吸音海绵或阻尼反射层3b,最内层为消音护网3c。隔音挡板3a可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作,隔音挡板3a的内表面通过粘贴或可拆卸方式装配吸音海绵或阻尼反射层3b,内层的消音护网可3c为金属或非金属网状支承护板,消音护网可3c的网孔大小和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吸音罩3的内外三层结构固定成一个整体后,通过螺栓与车厢1固定连接。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将吸音罩改为方形或其它适合的形状,或者改变吸音罩的材质、安装位置、布置形式,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6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气动换位机构的电机铁芯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带螺旋形翅片管的水冷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