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锁定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16019.7 | 申请日: | 2011-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6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 发明(设计)人: | 曾龙;李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立国;田硕;华剑锋 |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S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闵庄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锁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定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快换式动力电池箱锁定机构,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配件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由于其清洁、经济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长电池容量和充电时间的原因,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而快速换电技术成功的解决了电动汽车能量快速补给的问题,给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曙光。电动车换电理念即在电动汽车需要补充电能的时候,电动汽车进入换电站将需要补充能量的电池卸下,换上满电电池。整个换电过程由换电设备完成,与普通燃油车进入加油站加油的时间相当,大大减少了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及电池保养的麻烦,突破了纯电动汽车不能连续远距离续航的瓶颈。
现有的电动车电池固定结构如CN200910142368.0,虽然提出了更换电池的方法,并提供了由电机驱动、传感器检测到位的锁机构,但是其缺点在于没有锁机构失效后的可拆卸设计,即一旦电机失效或传感器失效,锁钩无法正常松钩时,不便于人工拆卸进行维护。而本方案能够在实现电动汽车电池快速更换,可靠使用的前提下,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快换式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过程中的电池锁定和释放问题,以及电动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电池的机械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箱锁定装置,该装置保证在电动车更换电池过程中,快速锁定和可靠锁死,能够保证电动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固定结构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箱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由电动机驱动通过接近传感器判定开关状态的锁机构和由橡胶块和滚轮组成的电池缓冲定位机构;
所述由电动机驱动通过接近传感器判定开关状态的锁机构,其结构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实 现,通过接近传感器感知曲柄位置从而判断锁的开关状态,锁钩内侧为锁运动轨迹的包络线,外侧为直线过渡;锁环由锁环轴和外套的导轮组成;
所述橡胶块和滚轮组成的电池缓冲定位机构,橡胶块和滚轮分别安装在电池箱体和车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环通过下方转接板和侧向压板固定在电池箱体上,当锁机构失效时,可以通过螺栓手动卸下电池。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池箱锁定机构,该机构包括电池箱,电池箱的锁机构,缓冲橡胶,方形缓冲橡胶,闩轴座,滚轮,闩轴,转接板,压板,锁钩,锁钩轴,连杆,连杆轴,曲柄,曲柄轴,锁钩支撑座,电池上下定位传感器,锁紧接近传感器,传感器连接板,联轴器,电机座,电机,开锁接近传感器,缓冲导向轮,L形板;
电池箱的锁机构将电池箱固定在车梁内;缓冲橡胶固定在梁上,方形缓冲橡胶与转接板固定,闩轴座通过螺栓固定在转接板上,滚轮套在闩轴外,闩轴与闩轴座紧密配合,转接板通过穿过方形缓冲橡胶的螺栓固定在电池箱的底板上,而压板则通过螺钉将闩轴座压在电池箱的侧壁;锁钩套在锁钩轴上,锁钩轴与锁钩支撑座配合;连杆通过两端的连杆轴分别与锁钩和曲柄形成转动连接;曲柄通过内部的键与曲柄轴固定,曲柄轴与锁钩支撑座配合,并与联轴器固定;电池上下定位传感器、开锁接近传感器固定在锁钩支撑座上,锁紧接近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连接板固定在锁钩支撑座上;缓冲导向轮和锁钩支撑座固定在L形板上;联轴器与电机配合,电机固定在电机座内;电机座固定在L形板上。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环通过转接板和侧向压板固定在电池箱上,当锁紧机构损坏锁钩不能自动回收时,将转接板下方与闩轴座固定的螺栓拧下,电池在重力作用下自行下降,实现电池的手动卸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动车更换电池过程中,自动准确地实现电池的锁放,具有较大范围的电池位置误差适应能力,能够保证在行驶过程中的固定安全性,锁机构失效后的维修方便,适应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将电池箱前部车梁分开后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将电池箱前部车梁分开后电池箱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锁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锁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锁机构内部曲柄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锁机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锁机构的立体轴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立国;田硕;华剑锋,未经李立国;田硕;华剑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6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包装输送机
- 下一篇:无极性短路保护充电器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