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能混合燃料点火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5496.1 | 申请日: | 201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5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龙;隆凤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景龙;隆凤鸣 |
主分类号: | F23Q7/02 | 分类号: | F23Q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滨河***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质能 混合 燃料 点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机械设备。涉及一种燃煤电厂用柴油为燃料预热炉膛使用的生产点火装置。
目前,燃煤电厂锅炉在新炉启动以及停机检修后重新启动、都要进行点火,传统的点火方法是以柴油作燃料,用油枪将柴油喷射雾化并在炉膛内燃烧,使其炉膛内温度升高,同时将煤点燃;当锅炉出现低负荷运行或者煤质不好可能要息火的隐患时,随时要点火助燃;因点火要使用大量的柴油、其经费对电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上世纪80年代曾研制出一种“小油枪”的节油点火装置,其耗油指标和经济成本大幅下降,但是新炉点火仍需消耗柴油500吨上下,其点火的经济成本还是比较高。所以传统的点火系统与装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在于:点火时柴油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浓黑烟直接排向大气,严重污染了环境;用柴油作燃料的经济成本还是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生物质能混合燃料点火器。其不使用柴油,而使用有生物质能混合燃料构成的点火系统中,可以直接喷射出连续稳定均匀的高温火焰气体,用于加热燃煤电厂锅炉在新炉点火与重新启动时的炉膛;同时不污染环境,经济成本偏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质能混合燃料点火器,包括有圆管形状的进料口9,其特点在于设置有入口端的尺寸大、出口端的尺寸小的纺锤体形状的管道腔体8;
其管道腔体8的入口端与进料口9的右端联接,
在管道腔体8内靠近入口端处的管道轴线位置处设置有圆球形状的分流碗11,同时,在分流碗11至出口端之间的纺锤体形状的管道内壁表面上设置有向轴线方向凸起的折流板12;
并且,在管道腔体8的入口端与进料口9的联接处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左端联接盘10,在管道腔体8的出口端处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右端联接盘13;
同时,在右端联接盘13的右侧设置有锥体形状的焰体喷管14;
同时,在左端联接盘10与右端联接盘13之间的管道腔体8的外表面上用缠绕的方法设置有电阻丝7。
并且,所述电阻丝7的缠绕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护罩5;
并且,保护罩5的内表面与电阻丝7的缠绕体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二次通风”用的腔室通道6。
并且,所述保护罩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石棉材料制作的隔温套4。
并且,所述隔温套4的外表面上设置保护罩2,并且保护罩2的内表面与隔温套4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三次通风”用的腔室通道3。
并且,所述左端联接盘10上设置有二次进风口16、三次进风口17和穿线口15;所述右端联接盘13上设置有二次排风口、三次排风口和穿线口。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由构成缠绕体的电阻丝7加热其管道腔体8,使管道腔体8内纺锤体形状的壁体表面、分流碗11、折流板12全部处于高温状态;此时,由压力空气与粉料状态的生物质能混合燃料混合构成的干雾状流体、连续均匀地、稳定地经过圆管形状的进料口9进入管道腔体8内,同时被分流碗11、折流板12均匀地分配其流向、流量;同时被高温气体点燃并瞬间燃尽,不产生浓黑烟现象;其燃烧着的火焰气体又急速通过锥体形状的焰体喷管14喷射进入锅炉的炉膛内进行加热。
当管道腔体8内的温度较高,足够点燃生物质能混合燃料雾状流体时,应防止温度过高损坏其设备;应适量打开截气阀,使压力空气经二次进风口16进入“二次通风”用的腔室通道6内,并迅速吸收电阻丝缠绕体外表面上辐射的高温热量成为高温气体,随后,流经腔室通道6的高温空气气体进入锥体形状的焰体喷管14内与管道腔体8内喷出的焰体混合、助燃。
为使设备安全运行,所述保护罩2的外表面应处于非高温状态,也应当适量打开截气阀,使压力空气经三次进风口17进入“三次通风”用的腔室通道3内,并迅速吸收其高温热量成为高温气体,随后,流经腔室通道3的高温空气气体也进入锥体形状的焰体喷管14内与管道腔体8内喷出的焰体混合、助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使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不使用柴油为燃料,而能喷射出连续温定均匀的高温火焰气体,用于加热燃煤电厂锅炉在新炉点火与重新启动时的炉膛;并且有经济成本偏低、不污染环境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图2中的A-A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景龙;隆凤鸣,未经王景龙;隆凤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5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超声波疏水膜脱硫设备
- 下一篇:样车总布局验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