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发电聚能式自然循环接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5214.8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4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F22B1/00 | 分类号: | F22B1/00;F24J2/05;F24J2/12;F24J2/46;F24J2/5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冉国政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发电 聚能式 自然 循环 接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接收器,尤其是一种太阳能发电聚能式自然循环接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煤炭储藏量有限,价格上涨,以石油煤炭为燃料燃烧产生的CO2、SO2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危极人类的生存。利用太阳能发电,不消耗能源,没有废气排放,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太阳能发电成本低,占地少,可广泛应用在农村、个人、小型企业。
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太阳能接收器是实现太阳能热发电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热效率高的太阳能发电聚能式自然循环接收器,能够将定日镜所捕捉、反射、聚焦的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可以高效利用的高温热能,为发电机组提供发电所需的热源或动力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发电聚能式自然循环接收器,包括密闭的用于盛装载热工质的绝热容器,在所述绝热容器的下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液管和蒸汽出管,在所述绝热容器的一侧竖直设有多个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下端口和上端口分别与所述绝热容器的容腔底部和容腔顶部连通;在所述集热管的周围设有向其聚光的聚光抛物线反射镜。
所述聚光抛物线反射镜由钢板和钢板内侧的玻璃反射镜构成,该玻璃反射镜为四层结构,底层为沉积镜子的玻璃基体,玻璃基体上镀银构成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上镀铜构成用于保护该反射层的过渡层,最上面涂漆构成保护膜。
多个所述的集热管为高压双层真空玻璃集热管,并列设置;所述进液管和蒸汽出管为金属管;所述绝热容器的壳体由钢板和包裹在该钢板外侧的绝热材料石棉构成;所述绝热容器的底部设有用钢板制成的基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密闭的绝热容器,在所述绝热容器的一侧竖直设有多个集热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载热工质能够在所述集热管和绝热容器的容腔内因温度升高而构成自然热循环,使载热工质不断获得热能,成为可加以利用的高温热源;在所述集热管的周围设置向其聚光的聚光抛物线反射镜,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集热效率大大提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聚光抛物线反射镜由钢板和钢板内侧的玻璃反射镜构成,该玻璃反射镜为采用所述的四层结构,使得所述聚光抛物线反射镜量轻,抗变形能力强,反射率高,易清洁;镀铜构成用于保护所述反射层的过渡层,不仅可以用于保护该反射层,同时还降低了所述反射层和所述保护膜之间的内应力,提高了聚光抛物线反射镜的抗变形能力,确保集热效率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发电聚能式自然循环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发电聚能式自然循环接收器,包括密闭的用于盛装熔盐的绝热容器5,所述绝热容器5的壳体由钢板和包裹在该钢板外侧的绝热材料石棉构成,所述绝热容器5的底部还设有用钢板制成的基座6;在所述绝热容器5的下部和顶部分别设有金属的进液管4和蒸汽出管3,在所述绝热容器5的一侧竖直设有多排高压双层真空玻璃集热管2,所述高压双层真空玻璃集热管2的下端口和上端口分别与所述绝热容器5的容腔底部和容腔顶部连通;在所述高压双层真空玻璃集热管2的周围设有向其聚光的聚光抛物线反射镜1,所述聚光抛物线反射镜1由钢板和钢板内侧的玻璃反射镜构成,所述玻璃反射镜为四层结构,底层为沉积镜子的玻璃基体,玻璃基体上镀银构成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上镀铜构成用于保护该反射层的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上面的涂漆构成保护膜。
从定日镜聚焦形成的光斑直接照射在所述集热管2外壁,以辐射方式使得集热管2壁面温度升高;热量以导热和对流的方式从所述壁面向集热管2内的熔盐传输,而熔盐在所述竖直设置的集热管2和绝热容器5的容腔内因温度升高而构成自然循环,从而使熔盐不断获得热能,成为可加以利用的高温热源;所述熔盐受热变为高温高压蒸汽,蒸汽从所述蒸汽出管3到达发动机,推动发动机作功,做完作功后的泛气经冷疑器冷疑,通过压力泵压回到所述进液管4,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述熔盐温度在100~600度之间,压力≤120atm;所述太阳能发电聚能式自然循环接收器能承受的太阳能能量密度为1000kW/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52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电源供应器的电压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板材加工用磨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