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线圈绕组包扎固定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14520.X | 申请日: | 201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0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昌;周晚林;王聪;张震林;王银;赵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利得尔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7/02 | 分类号: | H02K17/02;H02K3/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王锡伍 |
| 地址: | 2119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线圈 绕组 包扎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异步电动机,尤其涉及异步电动机定子线圈绕组端部的包扎固定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异步电机是基于气隙旋转磁场与转子感应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实现能量转换的一种交流电动机,工作时,交流电直接通入电机定子线圈绕组产生旋转磁场以驱动电机转子旋转,因此电机定子线圈绕组是电动机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旋转中电机作用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由气隙中主磁场产生的作用力,它存在于空载状态;第二组是与电流有关的漏磁场产生的随负载变化的作用力,当电流急增、短路状态及起动过程中均会出现几十甚至上百倍于正常运行时的电磁力;上述这些作用力既作用于电机各部件,也作用于电机线圈。由于电机线圈绕组端部无铁芯槽紧固,而可以自由地发生位移,再加上旋转运行时的机械振动,使电机线圈绕组端部的变形和位移不可避免,不仅会造成线圈绕组匝间绝缘磨破短路,而且会导致线圈出铁芯槽口处绝缘损坏,直接影响着电动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现有电动机定子端部线圈的包扎大都采用条状纱布带进行包扎固定,由于纱布条与绕组接触广泛,绑扎作用力分散,故而绑扎难以牢固,容易松动;同时由于纱布条具有相对较宽的宽度,不仅绑扎不便,操作缠绕穿行困难,而且布条在线圈绕组上的接触面积大,缠绕相对密闭,影响线圈绕组的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扎固定可靠,缠绕操作方便的电机线圈绕组包扎固定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线圈绕组包扎固定结构,包括线圈绕组,位于电机定子铁芯槽口外端部的线圈绕组上包缠有编织带,该编织带为管状截面的编织带。
由于在上述结构中,采用了管状截面的编织带对铁芯槽口外端的线圈绕组进行包缠绑扎,不仅绑扎强度大,延伸性好,而且这种管状编织带耐磨擦、碰撞,能有效地避免端绕组位移的发生和线匝间的相互微动摩擦,保护了漆包线的漆膜,杜绝了匝间短路,使电机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又由于管状编织带与绕组呈线状接触,绑扎作用力集中,包扎更牢固。也由于采用管状截面的编织带进行绑扎,能够借助引针方便地进行绑扎操作,有效地提高了缠绕工作效率。还由于采用这种包扎固定结构,包扎后形成镂空状的编织带缠绕效果,有利于定子绕组的散热。管状编织带还具有透漆性和浸渍性好的优点,节约了编织带和浸漆用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编织带沿定子铁芯端口周向螺旋地包缠于定子铁芯槽口外端部的线圈绕组上。该结构具有包扎缠绕操作方便,绑扎牢固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编织带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圈绕组、2—编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位于电动机铁芯槽口外端部的线圈绕组1上包缠绑扎有编织带2,该编织带2沿铁芯端口周向以螺旋方式包缠于定子铁芯槽口外端部的线圈绕组1上。编织带2为截面呈管状的编织带,该编织带2由通用的编织带机编织加工而成,编织材料为棉线、聚脂线等常用的纺织用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利得尔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利得尔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45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灶的铝合金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磁场取向湿压永磁铁氧体瓦形磁体的成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