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去耦隔音玻璃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4417.5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7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河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B32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去耦 隔音 玻璃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音玻璃,尤其是一种减振去耦隔音玻璃,属于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
技术背景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候,会使具有相同振动系数的物体产生共振,这种共振现象削弱了物体对声波的阻隔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声波传播推波助澜的强化效果。互相紧密相邻的两个具有不同振动系数的物体,在同一频率声波振动下会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具有不同振动频率的物体因为两者紧密相邻而互相干扰彼此的振动,这个干扰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振动的去耦。同样原理原片玻璃密度厚度相同的隔音玻璃在平行的面中对一定频率产生共振使隔音量大幅下降,甚至小于相同厚度单层玻璃的隔音量,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振动的耦合。所以在制作隔音玻璃时我们会调整玻璃原片的密度和厚度以及放置的顺序,来最大程度减少声波在原片玻璃间产生的共振。同时不同层次的玻璃因为产生振动的能量级别不同,其本身的振动在互相干扰之下会减弱整体的振动,而使得隔音玻璃整体趋向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原片玻璃材料的选择以及原片玻璃之间放置的减振隔音胶片材料进行改造调整,使得相邻原片玻璃在声波传播过程中产生不同波长频率的振动,进而通过减振隔音胶片的吸收和原片玻璃之间的振动干扰消减作用来达到理想的隔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制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音玻璃时选用至少两片具有不同振动系数的原片玻璃,其中最小厚度的玻璃选用密度介于2.20-2.23g/cm3的原片玻璃,最大厚度的玻璃选用密度大于2.28g/cm3的原片玻璃,其余厚度的玻璃选用密度介于2.24-2.27g/cm3的玻璃原片,相邻原片玻璃之间的厚度差应当大于0.5mm,密度差应大于0.01g/cm3。将所需原片玻璃的尺寸规格切割成相同的大小,如此操作的目的在于将各原片玻璃之间的振动系数调整到不同范围之内。然后将原片玻璃按照内侧密度小厚度小外侧密度大厚度大的原则按照顺序放置,在相邻原片之间放置由EVA材料制成的减振隔音胶片,采用加热加压的方式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从调整玻璃的振动系数减少共振产生、吸收振动能量、介质间振动干扰几个方面同时着手,使声波振动在玻璃中传播途径能够被有效控制,从而得到出色的隔音效果。
相比中空玻璃,相互胶合在一起的加工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玻璃之间声波传播时产生的振动干扰现象,也有利于减振隔音胶片吸收声波的振动。
相比普通PVB夹层玻璃,EVA材质的减振隔音胶片拥有更好的低温弹性和减振作用,使隔音玻璃的隔音性能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能够迅速将振动干扰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热量并传导出去。
相比PVB夹胶玻璃和灌注胶水的加工方法,生产减振去耦隔音玻璃使用的加工设备简单,成品率高,效果好,制造成本低廉,对能源依赖程度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层原片玻璃 2、第二层原片玻璃 3、第三层原片玻璃 4、第一层减振隔音胶片 5、第二层减振隔音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附图及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见,在制作本实用新型所述隔音玻璃时我们选用三片不同厚度的原片玻璃并将原片分为3mm的第一层原片玻璃1、4mm的第二层原片玻璃2、5mm的第三层原片玻璃3来控制原片玻璃的厚度,其中第一层原片玻璃1密度为2.22g/cm3,第二层原片玻璃2密度为2.25g/cm3,第三层原片玻璃3密度为2.29g/cm3。然后将这三片原片玻璃切割成相同的规格尺寸,这样就将三片原片玻璃之间的振动系数调整到了不同范围之内。然后将三片玻璃按照由内至外厚度分别为3mm、4mm、5mm的顺序排列,在3mm玻璃与4mm玻璃之间放置第一层减振隔音胶片4,4mm玻璃和5mm玻璃之间放置第二层减振隔音胶片5,完成上述工序后,将合片完成的玻璃用真空一步法进行夹层加工处理,处理完毕后所述的减振去耦隔音玻璃即制作完成。
本实施例中,减振隔音膜采用EVA材料制成,加工设备采用真空一步法玻璃夹胶炉,本实施例的使用温度为-58℃至90℃,经实验测定,本实施例的综合隔音量为47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河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河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44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送风机叶轮
- 下一篇:一种甲烷直接内重整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结构及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