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阻抗光伏接线盒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10398.9 | 申请日: | 2011-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4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潘晨曦;周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2G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抗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盒,尤其涉及一种低阻抗光伏接线盒。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光伏接线盒由盒体、盒盖、二极管、导电连接装置、密封装置等构成,其产品只适用于电流15A以下的小功率光伏发电组件,大功率组件受制于二极管及导电连接间接触电阻的发热,光伏发电组件的功率越大,选用的旁路二极管所需的承载电流就大,工作时发热量也相应增加,如果没有良好的散热措施,就会损坏旁路二极管自身,并使盒体变形,无法工作,进而可能直接损坏发电组件。
现有的光伏接线盒由于要达到防水、防尘的要求,盒体是密封的,旁路二极管连接于密封的盒体内,工作时发热于盒体内,再通过盒内空气间接传导到盒体侧壁、上盖散热。热量传导并不直接,迅速,散热效果极其有限,而一些新技术虽然有所改进,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散热问题。
如果二极管损坏或连接不可靠会导致接线盒无法正常工作,当太阳能电池组件局部被遮挡时,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被遮挡部分会发出大量的热量,严重时会烧坏组件,造成资源的浪费,接线盒必须具有防水、防潮功能,且为了提高电器元器件的功能和使用寿命,接线盒还必须要透气,使其工作中的热量能及时散发出去。
如何有效的解决接线盒内的阻抗和散热状况,是光伏接线盒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阻抗光伏接线盒,具有接触面小、电阻低、散热良好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低阻抗光伏接线盒,结构上包括:盒体、盒盖、电路控制单元,盒盖扣接在盒体上,电路控制单元放置于盒体内,盒体上设有进线端和出线端,盒体上设置有卡勾,盒盖上设置有卡扣,电路控制单元上设置有二极管、导电体及夹持装置,盒体内的金属件表面镀锡或是镀银,来降低整体的电阻。
所述的盒盖,其四周边缘设置有卡扣,通过卡扣与盒体中的卡勾扣接,且四周设有密封圈,顶部设有透气孔,且在透气孔内设置有金属透气孔,保证透气换热的同时阻止水分子的侵入。
所述的盒体,其四侧各设置有若干个卡勾,四周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底部设置有透气孔,一侧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与之对应的内部平行设置两个凹槽,夹持装置双重卡接后放置于凹槽内。
所述的电路控制单元,其结构包括:二极管、导电体、夹持装置,导电体焊接与二极管上,导电体的两侧设置有夹持弹片,通过夹持装置双重卡接于盒体内,较一般的弹簧压接或焊接方便快捷。
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结构包括:母槽、中间体、夹持弹片,母槽中部呈凹状,且在上部设置有凹槽,中间体的一端呈凸起,中部并排设置有四个卡槽,另一端设置有伸出孔,可伸出盒体,夹持弹片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卡扣,且中间设有突起状卡勾,与中间体的卡槽双重卡接,电路控制单元放置于母槽内,通过夹持弹片卡接。
本实用新型为光伏接线盒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可与低阻抗光伏电缆连接,具有阻抗低、功耗小;由于采用了双重卡接方式连接,较一般的弹簧压接或焊接方便快捷;由于减小了接触面,阻抗有很大降低;由于盒盖、母槽均设置有透气孔,增加了散热面,降低了内部的温度,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接线盒内的阻抗和散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部位增加接触面积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导电性能,确保导电接触面与导电截面都超过4mm2,从而确保盒内二极管与端子等导电体有尽可能低的接触电阻和最佳的导电性能,阻抗有很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控制单元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盒盖、2-盒体、3-卡扣、4-伸出孔、5-电缆、6-卡勾、7-电路控制单元、8-中间体、9-金属片、71-二极管、72-导电体、73-夹持弹片、81-凸起、82-卡槽、91-卡扣、92-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03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