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织机的变径编织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09871.1 | 申请日: | 2011-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2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克军;陈飞;陈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雷神特种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37/00 | 分类号: | D03D37/00;D03D3/00;D03J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织机 编织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织机的变径编织机构。
背景技术
在圆织机上编织套带,通常是等直径、等密度(如消防水带,见图1)。根据新产品技术性能要求,现需要在编织过程中快速变换直经的大小(图2),完成物料装填并不得泄漏,同时控制、调整周节距离的一致性。原采取的方法是由人工控制织机间歇停机,再手动操作进行尺寸放大和缩小。由于不断变换直径的大小和调整周节距离,生产效率低,经常出现产品尺寸累计误差超出技术指标要求。如编制过程中经、纬密度超差,造成物料装填密度达不到要求;轴向尺寸超差将不利于总体装配;某个局部出现泄漏问题,则导致批量套带整体报废,造成很大进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织机的变径编织机构,可以根据设定值快速轮回的自动变换直径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织机的变径编织机构,它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上气缸和下气缸,以及对称的设置在支架的两侧的两个丝杆,上气缸和下气缸上分别连接有上撞头和下撞头,每个丝杆的一端设有螺母,另一端设有刀口,上气缸和下气缸轮流运动,带动上撞头或下撞头撞击螺母,螺母转动使丝杆向前或后运动,从而改变两个刀口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上气缸和下气缸分别设置在支架的两端。
进一步的,螺母为星爪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尺寸精度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等直径编织的套带示意图;
图2为变直径编织的套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架,2、上气缸,3、下气缸,4、丝杆,5、螺母,6、刀口,7、上撞头,8、下撞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常见消防灭火系统所用的水带就是等直径、等密度编织套带。
如图2所示,套带的直径和纬线密度均不一样。
如图3所示,一种圆织机的变径编织机构,它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上气缸2和下气缸3,以及对称的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的两个丝杆4,上气缸2、下气缸3上分别连接有上撞头7和下撞头8,每个丝杆4的一端设有螺母5,另一端设有刀口6,上气缸2和下气缸3轮流运动,带动上撞头7或下撞头8撞击螺母5,螺母5转动使丝杆4向前或后运动,从而改变两个刀口6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螺母5为星爪螺母。
进一步的,上气缸2和下气缸3分别设置在支架1的两端。
在套带编织需要放大直径时,上气缸2依照控制装置设定的程序伸出并带动上撞头7伸出,然后上撞头7撞击螺母5,螺母5受撞击后转动使丝杆4向前运动使相对应的两个刀口6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使套带的直径逐渐变大;套带编织需要缩小直径时,下气缸3依照控制装置设定的程序伸出并带动下撞头8伸出,然后下撞头8撞击螺母5,螺母5受撞击后转动使丝杆4向后运动使相对应的两个刀口6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从而使套带的直径逐渐缩小,从而产生套带直径大小改变。
织带机节距控制用于按设定节距长度来控制套带每节长度,并在织完正常直径设定长度值后,启动变径装置完成变径过程。在设定的主电机旋转速度下,通过控制套带出口速度以控制套带纬线密度,并对纬线绕线周数进行计数,以实现套带的节距控制。
在圆织机上编织变径、变密度套带,只需设定所需工艺参数,如变径前后刀口口径、变径后的颈部长度、总节数、纬线密度等,控制器就能控制机械动作按要求进行变径、变纬线密度的套带编织。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尺寸精度和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雷神特种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雷神特种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98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