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动遮阳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09638.3 | 申请日: | 2011-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1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赵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君 |
| 主分类号: | B60J11/02 | 分类号: | B60J11/02;B60J1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 地址: | 63747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遮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遮阳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电动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汽车上的遮阳设备在实施部位上可分为外置和内置两种,外置一般是用隔热或反射阳光的材料做成车的外形模样,在停车后将其从车内取出并展开放于车顶通过固定带固定于车的四周,从而达到停车时有效避免阳光照射车顶和四周的玻璃而对车内产生高温,从而达到隔热的作用。该技术的不足之处是:1.手动收放比较麻烦;2.外置容易被盗。
而内置遮阳目前多为手动遮阳,手动遮阳是通过手动将束缚在左右门柱处或车窗下沿内置于卷管中的布帘展开或收弄从而达到遮阳的作用,手动技术的不足之处是操作比较麻烦。
同时,目前的汽车遮阳装置仅仅作用于四个车窗,并且对车窗的屏蔽面积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电动遮阳装置,解决了目前外置遮阳设备易被盗,内置设备手动收放比较麻烦,对车窗的屏蔽面积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电动遮阳装置,包括支架部分和遮阳帘部分,
支架部分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导轨,两个导轨内侧分别设置有沿导轨长向的滑动槽,两个导轨的一端分别设置线轮,圆筒状的收纳盒与两个导轨的另一端固接,收纳盒外壁沿收纳盒长向开有收纳槽,收纳盒内设置有转轴,转轴两端固接有圆锥形的绕线轮,其中一个绕线轮还与电机连接,两个导轨与收纳盒连接一端的内侧沿导轨倾斜方向分别设置有导向板,
遮阳帘部分包括顶部布帘,顶部布帘的四条边缘处分别连接有前部布帘、后部布帘、左侧布帘和右侧布帘,前部布帘、左侧布帘、后部布帘、和右侧布帘相邻的侧边依次相互连接,前部布帘、后部布帘、左侧布帘和右侧布帘未与其他布帘连接的边缘设置有松紧带,后部布帘未与其他布帘连接的边缘与转轴连接,左侧布帘和右侧布帘与其他布帘的连接处各设置有一条滑动链,两条滑动链的一端与牵引线的一端连接,滑动链另一端连接在转轴上,牵引线和滑动链由滑动槽穿过,牵引线绕过线轮,牵引线另一端固定在绕线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两个导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粘结板,粘结板上表面设置有胶条。
其中绕线轮的圆锥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绕线槽。
其中导向板为直角三角形,导向板的一个直角边与导轨连接,另一个直角边与收纳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在汽车内部安装,防止被盗,设置了顶部布帘、前部布帘、后部布帘、左侧布帘和右侧布帘,对前、后、左、右车窗完全屏蔽,避免阳光通过车窗对车内产生高温,最大限度的屏蔽车内物品,避免不法分子砸坏车玻璃盗窃物品,保证个人的私密空间不受侵犯,并且对布帘采用了电动收放,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遮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遮阳装置中支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遮阳装置中遮阳帘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遮阳装置中导轨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遮阳装置中绕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导轨,2. 收纳盒,3. 转轴,4. 绕线轮,5. 电机,6. 导向板,7. 线轮,8. 粘结板,9. 胶条,10. 绕线槽,11. 顶部布帘,12. 前部布帘,13. 后部布帘,14. 左侧布帘,15. 右侧布帘,16. 松紧带,17. 滑动链,18. 牵引线,19.收纳槽,20. 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电动遮阳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部分和遮阳帘部分。
其中支架部分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导轨1,两个导轨1内侧分别设置有沿导轨1长向的滑动槽20,两个导轨1的一端分别设置线轮7,圆筒状的收纳盒2与两个导轨1的另一端固接,收纳盒2外壁沿收纳盒2长向开有收纳槽19,收纳盒2内设置有转轴3,转轴3两端固接有圆锥形的绕线轮4,其中一个绕线轮4还与电机5连接,两个导轨1与收纳盒2连接一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直角三角形的导向板6,导向板6的一个直角边与导轨1连接,另一个直角边与收纳盒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君,未经赵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96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