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清洁能源储存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8735.0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谢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平伟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B60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覃莉 |
地址: | 10006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清洁 能源 储存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清洁能源储存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工(农)业生产、太阳能发电、采暖、冼浴、冼涤、食堂等都需要使用热水,但这些地方使用的热水大多为使用煤、天然气等燃料加热产生,排出的气体会污染空气,且加热不集中,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使用的加热装置占用空间大,使用不方便,热量存储密度小及转换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
虽然有些地方也采用能源储存利用装置产生热水,但这些能源储存利用装置使用的能源都不是清洁能源,且能源储存利用装置为固定式不能移动,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清洁能源储存利用装置,以克服工(农)业生产、太阳能发电、采暖、冼浴、冼涤、食堂等使用的热水大多为使用煤、天然气等燃料加热产生,排除的气体会污染空气,且加热不集中,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固定能源储存利用装置不能移动,使用不方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移动式清洁能源储存利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移动车,所述装置本体设置于移动车的车箱内部,本体装置包括储能材料盛装体和热量转换换热器,所述储能材料盛装体的内部填充二元合金储能材料,储能材料盛装体的顶部设有电加热元件和测温元件,测温元件置于电加热元件的左侧,所述热量转换换热器的两侧分别连接左、右空气换热管道的一端,左空气换热管道的中间部分置于储能材料盛装体中,左空气换热管道的另一端右侧连接引风机,引风机的右侧与右空气换热管道的另一端左侧分别连接在集气箱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紧凑,间歇性储能、移动及转换设备均在一个车里,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具有各种接口,安装只需法兰连接不同的用热管道,操作简便;热量储存密度大及转换效率高,使用大储能密度二元合金储能材料和高效热管换热设备,转换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自动控制高压蒸汽和水温的温度,以适应热负荷的工况变化。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式清洁能源储存利用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装置本体;2、移动车;3、电加热元件;4、集气箱;5、储能材料盛装体;6、测温元件;7、空气换热管道;8、引风机;9、热量转换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清洁能源储存利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移动车2,所述装置本体1设置于移动车2的车箱内部,移动车2用于将储存的热量根据需要进行运载或转移到指定地点,主要用机动车辆完成,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储能材料盛装体5和热量转换换热器9,所述储能材料盛装体5的下端采用螺栓连接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与车体采用先螺栓连接后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储能材料盛装体5采用耐高温CrMo合金,表面喷涂保护层,储能材料盛装体5的内部填充二元合金储能材料,储能材料盛装体5的顶部设有电加热元件3和测温元件6,测温元件6置于电加热元件3的左侧,电加热元件3将太阳能集热器、小型风电、低谷电或工业高温烟气进行能量转化产生热量,二元合金储能材料将电加热元件3所释放出来的热量迅速吸收,从而提高温度,测温元件6对二元合金材料温度进行控制,致使电加热元件3的温度不超过其改性温度700°,所述热量转换换热器9主要是转换经过二元合金储能材料的高温空气,高温空气经过换热器9转换成高压蒸汽或者生活用热水,以供不同的需要,所述热量转换换热器9的两侧分别连接左、右空气换热管道7的一端,左空气换热管道7的中间部分呈弓形曲线置于储能材料盛装体5中,储能材料盛装体5内设有二元合金储能材料,可利用空气把储存起来的热量进行提取,左空气换热管道7的另一端右侧连接引风机8,可使空气换热管道7具有连续循环的换热介质空气,引风机8的右侧与右空气换热管道7的另一端左侧分别连接在集气箱4的两侧,集气箱4收集经过换热器9的低温空气,再次经过二元合金储能材料加热形成高温空气,减少热量流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平伟,未经谢平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8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